索引号 | ZFBM-zfbmnlkjj-qnhn--2018-0031 | 公开日期: | 2018-03-20 10:39 |
来源 | |||
内容概述 |
各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现将《加快推进 2018 年春季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随文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石泉县农林科技局
2018年2月9日
关于加快推进 2018 年春季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产业扶贫大会精神,抢抓春季时令,扎实做好 2018 年产业脱贫这篇大文章,根据《安康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开展 2018 年脱贫攻坚春季“三项行动”的通知》(安脱指发〔2018〕1 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桑-畜-菜”主导并重、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按照“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和“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产品绿色化、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强基地、健体系、壮龙头、创品牌,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坚持补齐产业脱贫短板为核心,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突出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发展订单生产,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 产业扶贫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意愿贫困户就近发展农业产业,将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参与经营等形式嵌入产业链,促进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特色现代产业。坚持市场导向,迅速组织贫困村制定年度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按照每村发展 1 个特色主导产业、2-3 个其它产业的布局,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园”、一户一业一策”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二)落实产业经营主体。一是着力培育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工作,每个拟脱贫村必须建成至少1个现代特色产业园区或合作社,通过政策支持、金融扶持、项目带动等措施激励各类新型产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二是加大产业技术服务力度。构筑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产业脱贫技术服务 110 指挥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的指导、培训、展示、示范等活动,将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使脱贫村具有产业愿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技术服务全覆盖。
(三)联结产业利益机制。围绕循环农业、山林经济完善生产示范、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技能培训等功能,建立完善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业产业精准脱贫帮扶机制,带动产业发展。解决产品销售难题,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贫困户从事农村淘宝、农业物联网+信息产业服务,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顺利营销,确保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四)抓住春季农业生产不放松。从强化技术服务入手,认真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镇要切实打好农业生产的“春季攻势”,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吸引能人、开展项目招商、拓宽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推进生态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
三、主要实施内容
(一)蚕桑产业
按照“立足养蚕、多元发展、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养蚕、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间套为主的桑园立体产业。完成新建与改造桑园1万亩、桑园管理5万亩、新建标准蚕室140间、搭建养蚕台170户,发展蚕桑合作社13个、家庭农场13个、产业大户106户,蚕桑技术培训6000人次,培育蚕桑园区5个,壮大龙头企业4个,其中带动贫困户800户新建与改良桑园2400亩、养蚕4000张。
(二)畜牧产业
加快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全年出栏生猪23万头,饲养总量达43万头,新扩建标准化示范场2个,发展巩固阳晨生猪产业联盟示范园5个,创建林下循环养殖示范园3个;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态富硒养殖和林下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建设养殖小区;打造富硒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现代化道路迈进。
(三)蔬菜产业
以保供给、保安全、优品种为核心,种植蔬菜6.5万亩,提升建设供应县城及集镇居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提供商品蔬菜8000吨。重点依托嘉晟、旺牛斋等公司发展订单蔬菜种植蔬菜10000亩,其中带动贫困户800户、种植3200亩。
(四)黄花菜产业
以饶峰、曾溪、云雾山、城关四个镇为重点,采取分蔸、新购种苗方式新建黄花菜生产基地4000亩,至少带动300户贫困户发展450亩以上。发展重点村24个,每村连片发展面积不低于60亩,户均发展1-2亩;每个重点村组建黄花菜生产专业合作社1个,依托合作社配套建设大中型鲜花收购加工点1处,需新建10处;新建家庭农场5个,发展种植大户48户;扶持壮大正兴公司,打造“石泉黄花菜” 地理标志产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五)魔芋产业
以迎丰、云雾山、饶峰、城关、曾溪、后柳六个镇为重点,新建魔芋种植基地5000亩,其中种芋生产基地1000亩、商品芋生产基地4000亩,至少带动400户贫困户发展800亩以上。发展重点村26个,每村连片发展面积不低于120亩;每个重点村组建魔芋生产专业合作社1个,需新建20个;发展壮大柏盛公司创建市级龙头企业。
(六)山林经济
稳步推进核桃产业发展,新建核桃园1.26万亩、改良0.4万亩,新建市级核桃示范园1个,其中带动贫困户300户,新建3000亩。做大茶叶产业,新建茶园0.4万亩、改建0.2万亩,新建市级茶叶示范园1个,其中带动贫困户100户,新建1000亩。新建特色水果园1万亩,开展人工造林2.66万亩,发展养蜂1.5万箱。
(七)中药材及烤烟
依托乾佑禾、乐道农业园区在饶峰、熨斗等镇新发展订单白芨、桔梗、黄精等中药材种植2900亩,其中带动贫困户100户、种植500亩。在饶峰、两河、曾溪、熨斗、后柳、云雾山镇稳定种植订单烤烟0.5万亩。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委副书记陈华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家彦任责任组长,相关镇、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业产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组织动员、资金筹措、项目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林科技局,由农林科技局局长蔡方毅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县农业产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县农林科技局和县扶贫局负责产业建设与产业扶贫的牵头抓总,制定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并分解下达到镇、村,安排落实技术包抓服务,指导相关镇产业基地、营销体系建设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县经贸局负责做好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创建和扩大产品出口等协调服务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奖补资金使用的监督核查及落实兑现工作。相关镇是产业建设与产业脱贫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重点村驻村工作队采取得力措施抓好落实。
(三)加强政策支持。县政府整合产业扶贫资金、争取上级产业支持资金及项目建设,扶持推进产业基地、加工营销设施建设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订单带动贫困户执行《石泉县2018年度产业脱贫奖补方案》(石政办发〔2017〕65号)中相关奖补政策;二是创建达标示范新型经营主体按《中共石泉县委关于推行能人兴村战略的实施意见》(石发〔2016〕18号)进行扶持奖补;三是蚕桑、黄花菜、魔芋产业建设执行县政府出台的专项扶持奖补政策。要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在涉农项目的安排上,要向贫困村集中倾斜,整合各类产业发展项目,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四)强化技术服务。采取“外引内挖、多措并举”方式,强化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县农林科技局负责围绕重点产业建设组建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对重点产业进行科研指导,全面实现种植品种良种化、栽培管理及加工技术标准化;同时,抽调局属各单位和镇农综站骨干技术人员,对产业发展重点村、贫困村实施专人技术包联,重点抓好种苗引进调运、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病虫防控、标准化加工等关键环节,确保产业增产增收。对部分技术力量薄弱的产业,鼓励重点镇引进外地技术人才、购买社会技术服务进行补充。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大技术投入和指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参与产业经营,对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带技带资入股、合作经营或直接流转土地种植等方式建设产业示范种植基地的,给予同等政策扶持。
(五)推进“三变”改革。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着力破解当前产业建设中存在的小而散、劳动力短缺、集约低、效益差、市场弱等不利因素制约,有效整合土地、人力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集约规模经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六)严格绩效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把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纳入相关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单项考核内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采取专项督查、重点督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产业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对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对任务完成差、工作滞后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春季产业建设成效事关全年产业建设成败,各镇要充分利用当前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生产条件,把加强农业产业建设、实现产业扶贫突破性发展作为春季农村工作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夯实工作措施。
(二)迅速行动,狠抓落实。一要在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区域连片、重点推进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布局,确保产业发展科学、合理、有实效。二要及时将产业建设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农户、到地块,并落实包抓责任领导、包抓责任人。三要根据产业建设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及时对接龙头企业,抓好种苗调运、育苗、整地等栽植前备耕工作,确保适期足量种植,并突出抓好春田管理、低改提效。
(三)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各镇应围绕重点产业建设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示范样板。各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分别包抓面积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产业建设示范点,县农林科技局驻镇技术人员应分别包抓面积3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产业建设示范点,以示范样板辐射推动全局产业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支持能人大户发展产业基地。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镇、村要通过及时组织召开产业建设动员会、现场会、培训会,以及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产业建设扶持奖补政策及产业致富典型,深入组织发动,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并认真总结产业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因势利导,迅速掀起春季特色产业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