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CD-bmxzfb-gzdt-gzbg-2015-0628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5年06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5-06-08 09:05
内容概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凝心聚力,以干克难,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顶住下行压力,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去年是我县经济发展异常艰难的一年,宏观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下滑,企业活力不足,经济下行明显。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沉着应对,趋利避害,精准发力,保持了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76亿元、增长1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96亿元、增长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7.7%,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5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7元、增长12%。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实施投资拉动,主攻项目建设。务实解决征迁难、融资难、环境保障难等突出问题,开工在建项目133个,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资到位资金31.1亿元。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在商贸、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加工等领域积极投资兴业,促成了纺纱织布、江南幼儿园、池河幼儿园、九龙医院、江南家居城等一系列产业和服务类项目落地建设,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7.5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坚持做大产业,做强实体经济。持之以恒地做强实体经济,构建支撑全县发展的长效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帮扶力度,力促电力能源、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丝绸服装、现代服务业等长效产业进一步扩能强质。同时,按照“稳农、强工、扩服”的思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服务业项目17个,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1.6:66.6:2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突出“四上企业”培育,培育“四上”企业38户,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81%,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抓住旅游龙头,扩大城乡消费。做足旅游文章,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36亿元,辐射带动了宾馆酒店、农家乐、农产品等消费需求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转型,以休闲度假、健身养老、教育医疗、改善型住房为主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二)坚持城乡统筹,城镇面貌持续改善。我们始终围绕“做美县城、做特集镇、做优社区”的总要求,突出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塑造,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县城江南、东延、杨柳三大片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提升步入快车道,江南新区开发形成热潮,一个高品质的城市新区雏形基本形成。影视文化中心、博物馆、人行天桥、棚户区改造、古街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桃园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越来越强。池河省级重点镇和后柳、熨斗、两河、云雾山等特色旅游集镇建设步伐加快,集镇规模不断扩张,吸引5271人进城入镇,城镇化率提高到39%。以移民搬迁为重点的新型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池河西苑、喜河王家庄、后柳中坝等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初具规模,成为农村亮丽的风景线。县城市容环境整治和秩序管理力度持续加大,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优美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石红路、后合路全线贯通,长阳汉江大桥加快推进,建成县镇村示范路和连户路164.7公里、便民桥40座。县城区实现天然气主管网全覆盖。汉江3道堤防完成主体工程,县城第二水厂建成通水,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1处,解决了86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三)科学调配财力,民生政策全面落实。以建立民生财政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达80.37%。实施幼儿园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7个,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和省级教育强县复验顺利通过验收,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600人大关。全面推进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新建和改扩建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40个、片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县妇幼保健院母婴保健大楼、县卫生监督所办公楼、迎丰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成功引进2家民营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县建设扎实推进,石泉大剧院、城市展览馆和重点镇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杨柳秦巴风情园、云雾山鬼谷子文化公园、灵雀山佛教文化苑和后柳古镇、熨斗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顺利通过验收。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726套19.62万平方米,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家庭基本实现居有其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医保、合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5%。全县16656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畴,做到了应保尽保。实施“三个五”脱贫攻坚效果明显,完成连片开发整村推进10个,14个村顺利脱贫,6900人实现脱贫,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中省市充分肯定,并在我县召开了现场会。完善了促进创业就业的政策机制,投入720.8万元扶持城乡居民创业,扶持各类创业1121人,城镇新增就业126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5%,居民增收基础日益稳固,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四)注重机制建设,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坚持把国家主体功能区试验示范工作作为最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汉江水质保护为重点,先后出台汉江水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江河溪沟“河长制”管理办法和汉江水质污染责任追究办法,形成了责任清晰、任务明确、问责严厉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多方筹资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江南和后柳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池河、熨斗、喜河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就绪,“智慧石泉”汉江水质监测平台即将建成投用,探索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大幅提升。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了汉江水质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农村面源污染、汉江漂浮物、污水直排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完善了县城第一、第二水源管理机制,出台了农村供水安全责任追究办法,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扎实推进流域治理和造林绿化工程,绿化造林5.95万亩。全面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通过考核验收,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通过技术评估,11个镇全部达到市级生态镇建设标准并获得命名,其中两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推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不折不扣地落实中省市各项改革任务。启动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8项,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落实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方案,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全面铺开,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全面落实企业注册登记“零门槛”等改革措施,新增法人企业154户,同比增加102户,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切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三留守”人员关爱、“三个五”精准扶贫模式、保障房“和谐社区”建设等机制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中省市认可和推广。

(六)发挥综治合力,社会保持安全稳定。进一步夯实职能部门责任,着力营造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连续两年保持无命案发生,社会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完善了依法治访工作机制,打击非法信访12起19人,信访秩序不断规范。依法强制执行了一批漫天要价、煽动滋事、恶意对抗项目建设的征迁问题,严厉打击了一批无理取闹、恶意阻工、强买强卖的不法行为,投资环境有所好转。持续开展“打非治违”,治理重点安全隐患20处,对2起安全事故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矛盾排查化解、食品安全监管、防灾减灾等工作持续发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七)加强自身建设,政务环境明显优化。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问题查摆、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政府体系存在的“四风”问题得到根治,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拒腐防变的能力越来越强。完善了政府运行规则,出台了政府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规范,大力精文减会和精减议事协调机构,政府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高效。进一步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政府领导通过开会座谈、实地走访、网络问政等途径,收集“一问三包五联”基层群众意见建议292条,并逐一办理答复。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81件,办结满意率100%。完善了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办法,对8个部门356名干部进行了依法行政知识测试,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述职评议,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从严从快查处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违纪问题,党政纪处理93人,其中科级干部24人,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历尽艰辛又倍感欣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喜人态势。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越来越好;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拉动经济的动力越来越强;打基础工作扎实有效,项目铺垫和产业发展积蓄的势能加速释放;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力全面激发;社会治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成绩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维持高速增长难。我县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占比太大且竞争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面临空前压力。二是财政增长趋势减弱,保民生促发展难。县本级财政收入仅有1.3亿元,增收渠道有限,且中省投资大幅缩减,县级可用财力严重不足。而项目建设及民生配套逐年增多,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加之还有5.2亿元的历史债务包袱,现已进入偿债高峰,财政运转异常艰难。三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促进创业就业难。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市场低迷、需求不旺,矿产、房地产、餐饮等企业不景气,吸纳就业有限,就业压力很大。加之受产权制度和金融服务体制制约,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未能得到破解,贫困户和大学生创业异常艰难。四是发展环境不优,推动落实仍然难。政务服务仍然不优,法治保障仍然乏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还有待加强,征迁难、融资难、落实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缓慢。这些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必须采取过硬措施创造性地予以破解。

二、2015年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科学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做到趋利避害。随着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生态补偿、脱贫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将给石泉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项目支持;阳安铁路复线、G541国道改造和G210过境线陆续开工,池河火电厂年内启动实质性建设,这些中省重大项目将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尤其是随着PPP融资政策的出台,民间投资必然更加活跃,将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近几年项目铺垫积累的势能加速释放,主导产业体系不断壮大,输入性消费日趋旺盛,投资、产业、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这些有利因素,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能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新突破,干出新业绩。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为总基调,以“稳增长、保民生、促改革、维稳定”为主要任务,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突出改革攻坚和创新驱动,着力增强县域发展活力;突出法治建设和治理创新,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把石泉建设成为宜游、宜业、宜居的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指标以内,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关键环节,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县域经济稳定增长,必须抓好扩投资、强产业、促消费三大关键环节。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拟上项目抓招商、政府项目抓争取”的思路,进一步夯实包抓责任,加大协调解难力度,力促池河火电厂、阳安铁路复线、G541国道改造、G210过境汉江大桥及引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力促云雾山开发、后柳水乡开发、盘龙山生态农业基地、杨柳秦巴风情园、县城新区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等骨干项目加快进度,力促服务业项目招商实现新突破,力促在建的资源加工型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实施县级重点项目1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3亿元以上。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精心包装一批符合县域发展定位的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和向上争取工作,力争纳入中省计划盘子。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BT、BOT、PPP等合作模式盘活民间资本,实现招商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

狠抓“四上”企业培育。全面落实“四上”企业培育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原料、销售、融资等难题,培育进规工业企业5户、资质等级建筑业或房地产企业1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户、规上服务业5户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落实注册登记“零门槛”、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引导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培育投资过百万元的小微企业100户以上。

多点着力扩大消费。牢牢抓住居民自主性消费和旅游带来的输入性消费两个重点,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引导游客积极消费。全面落实国家刺激消费政策,适度培育高端消费市场,引导群众在社会化养老、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扩大消费。全面落实县上出台的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回购部分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和移民搬迁安置房,并对县城规划区内新购普通商品房的县内外居民给予奖补,进一步扩大居民住房消费,带动家居建材等消费需求增长。统筹做好创业就业、扶贫开发和发展产业工作,多渠道培育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点,切实提升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客宰客、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优化消费环境,让城乡居民放心消费。

(二)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做大实体经济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按照“优农、强工、扩服”的思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优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粮、畜、桑、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茶叶、烤烟、魔芋、黄花菜、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坚持走品质化发展之路,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响石泉农业富硒、生态、有机品牌。抢抓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池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汉江茶产业带和城关、后柳、喜河、熨斗休闲观光茶园以及后柳休闲观光果园、城关丝银坝蔬菜园“两带六园”建设。重点扶持珍佰粮行、丰标牛肉、嘉晟农业、六台山茶叶等农业龙头企业和明星生猪、迎丰香猪、中池大米、丝银坝蔬菜等重点合作社做大做强,新培育家庭农场100个,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

做强资源工业。坚持把资源工业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深入挖掘生态、涉水、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加快壮大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涉水产业等资源工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市场需求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丝绸服装、装备制造等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现代工业体系。坚持园区承载,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设施和服务配套水平,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入园工业企业5户。进一步夯实包抓帮扶责任,从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入手,力促双环锻造、秦巴水利、博硒杂粮等现有规模企业扩大产能。从协调解决原料、融资、销售等难题入手,帮助停工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从落实项目用地、协助办理手续、强化环境保障等方面入手,力促富泉纺织、中联商混、珍佰粮行等新上企业尽快建成投产,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以上。

扩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加快云雾山景区开发进度,建成杨柳秦巴风情园、县城古街、夜游汉江等旅游景点并投入运营,进一步提高后柳水乡及中坝大峡谷自驾游营地等景区水平。统筹推进旅游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关杨柳、池河五爱、两河童关、后柳中坝和黄村坝5个旅游村提档升级,年内把杨柳、中坝、童关建成全省一流的旅游示范村,着力打造石泉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农家乐品位,提高旅游景区景点和全县餐饮、住宿的接待能力,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确保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接待游客38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18亿元以上。强力推进文旅融合“15551”工程,弘扬石泉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打响“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增强石泉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健康养老、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体育健身、设计研发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建成江南物流市场、江南四星级酒店和滨江旅游商品一条街等重点服务业项目,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到23%以上。

(三)坚持“三宜”定位,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围绕“三宜”石泉建设,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坚持走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引导5000人进城入镇,把城镇化率提高到40.5%。

加快“三宜”县城建设。扎实推进江南、东延、杨柳三大片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提升,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和发展品位。优化老城区交通,改造文化路、向阳路、向南路、西门广场等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保障老城畅通。加强资源统筹和开发,加快停车场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和停车占道、乱停乱放等问题,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继续深化文明县城、生态县城、园林县城、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高标准建设“智慧县城”项目,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棚改、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县城发展理念,包装县城旅游资源,招商引资有实力的企业整体开发经营县城旅游,真正把县城建设成为集生态、人文、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名城。继续提升县城亮化水平,继续完善县城标志标识,继续配套建设公厕、垃圾箱和垃圾车等设施,使县城更靓更丽更净更美。

提升集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坚持规划引领,根据村组撤并、移民搬迁和产业布局情况,统筹土地利用、美丽乡村和新型社区等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更加注重人、产、城的合理布局,全面提升集镇和社区建设水平。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优势互补的思路,加快推进池河县城副中心和重点镇建设,把池河打造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镇,把后柳、熨斗、两河、云雾山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旅游镇。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机遇,打造一批规划起点高、服务配套全、发展模式好的新型社区,促进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长阳汉江大桥、G210过境线汉江大桥水下工程和石云、后合两条旅游景观路建设,新建县镇村示范路80公里、便民桥9座。开工石紫岚公路改造项目,启动池河至迎丰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加快石泉至大河坝高速连接线前期工作进度,全力以赴做好阳安铁路复线援建工作。全面完成新堰堤防、东延堤防、后柳堤防扫尾工程,加快推进流域治理、丹治工程、农田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智慧石泉”水质监控、环保监控、城市管理和数据中心等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25个村2882户电网改造,加快实施县城10KV电网升级,切实提高城乡电力保障能力。

(四)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而宝贵的县级财力用到保障民生上来,始终保持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

狠抓创业就业。坚持把促进创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全面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以扩大投资带就业、发展小微企业扩就业、拓展新兴产业促就业为抓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让城乡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全面解决“零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引导,务实帮助解决用地、融资、产销等问题,促进贫困家庭和大学生有效创业,确保新增就业1100人,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380人以上。建立健全各级商会组织,引导激活工商界人士创业发展积极性,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深入推进“三个五”脱贫攻坚战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加快推进67个连片开发重点村建设,实施移民搬迁安置2200户,全年实现7800人脱贫。进一步摸清底子,着力提升扶贫信息化管理水平,始终保持扶贫工作底子清、情况明,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进一步完善包抓机制,强化督查考核,严格结果运用,切实增强包抓帮扶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包抓帮扶工作重点落实到指路子、解难题、扶产业、帮就业上来,确保“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社会扶贫的组织和对接,引导县内外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包联贫困村或贫困户,倾力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逐步建立制度设计公平、服务质量上乘、供给优质高效、投入保障持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4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和16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全面落实江南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完成江南标准化幼儿园、完全小学和完全中学建设,切实解决城区入园难、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持续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确保高考二本线以上上线率达到60%以上,“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通过验收。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收入分配改革,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稳定骨干医师队伍。全面启动“名医”培养和“名科”建设工程,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短缺问题。优化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招商引资建设江南医院,大力推进民营医院健康有序发展,让群众就地享受更加优质、便捷、廉价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医保合疗政策,简化和规范报销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完成人口计生体制改革任务,确保全国计划生育优质示范县创建达标。积极推进公交客运城乡一体化试点,开通县城至饶峰公交,开通县城至官田、后柳至中坝旅游客运专线。启动国家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大剧院、图书馆、档案馆、电影院和镇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汉剧、皮影、民歌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人才的挖掘和培育,稳定壮大文化社团组织,继续开展民间艺术节、社团表演大赛等文化活动,切实提升文化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建设及收购保障性住房300套,改造棚户区19.6万㎡,持续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医保、养老、社保、法律援助等民生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让低收入群体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事业,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五)突出汉江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石泉发展最优势的资源和未来最大的竞争力,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子孙后代因生态而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始终把汉江水质保护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江河溪沟“河长制”管理等长效机制,多渠道筹资建成江南、池河、后柳、喜河、熨斗、两河污水处理厂和后柳等沿江集镇垃圾处理场,加快推进汉江水质监测平台建设,切实保护好汉江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全面落实县城规划区和重点集镇禁煤限煤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天然气、电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周边、汉江两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造林5.6万亩,让石泉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建立健全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秸秆焚烧烟尘污染、渣土车扬尘污染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决不让环境污染破坏我们的美丽家园。

(六)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继续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破除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全面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政策改革等中省安排的重大改革任务。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探索建立网上审批、代办、收费和民意调查等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证书发放到户、档案建立规范、工作流程到位、勘界测绘准确,实现数字化管理。结合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工作,深入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产权市场交易中心建设,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探索土地抵押、融资、流转等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殡葬改革,建成殡仪馆和县城公益性公墓。围绕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领域改革。切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着力在“多规合一”试点、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并形成品牌。

(七)强化法治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途径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切实加强法治教育,全面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营造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保障社会安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基层干警管理和激励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客运市场监管力度,从严治理“黑车”营运问题,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积极探索河道管理联合执法机制,下硬茬解决乱排、乱倒、乱采等问题。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和安全规范标准落实关,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日常工作检查,加大从严执法和从严问责力度,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依法治访,规范涉法涉诉信访行为,从严打击无理取闹、串联围攻、拦路堵门等违法行为,从严惩治引发信访和办信不力的问题,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坚持依法治理投资环境,坚决打击无理阻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坚决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决查办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行为,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石泉成为县内外人士投资创业的热土。

与此同时,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国家安全、优抚安置、人民防空以及统计、移民、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机制建设和监督惩处,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拒腐防变等方面的能力,树立 “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当前,由于部分干部缺思路、欠方法、想不到、干不好,严重影响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坚持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三严三实”教育、业务培训和法纪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先进和石泉“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干部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干部学习定期检测制度,力戒走形式、走过场,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学习。完善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审批报备制度,规范有序组织干部“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开拓视野。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干部在学习和交流中长知识、增见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长学问、增才干,着力打造一支谋划工作有思路、推动发展有担当、破解难题有招数的政府干部队伍。

狠抓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当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秩序、规划管控等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易发多发,归根结底是执法不为、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造成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要抓住部门局长主体责任这个核心,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办法,坚持把过程监督、执法效果和群众评议相结合,让部门局长依法履职、严格监管成为常态。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考核权重和问责力度,对因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群众上访或负面舆情事件的,严格实施问责,情节严重的予以免职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着力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切实解决执法人员不敢办案、不会办案的问题,坚决把能力不足、作风不硬的干部清理出执法队伍。通过强化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石泉建设。

强化监督惩处。监督惩处是改进作风和治理腐败的关键。当前,部分法规纲纪落不实、干部违规违纪现象禁不住,究其根源是监督薄弱,使部分干部心存侥幸;惩处不严,使违规违纪成本降低,必须彻底加以改观。要围绕行政审批、国有资产处置、政府招投标、惠农政策兑现等重点领域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政府行政监督,进一步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注重从群众投诉和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凡事关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及时报告人大并听取政协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让庸懒散浮、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无处藏身。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公职人员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中央改进作风规定的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新的使命鼓舞人心,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为早日把石泉建成宜游、宜业、宜居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四上企业”: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2. BT、BOT、PPP模式:BT模式是社会资本主体与政府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BOT模式是社会资本主体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社会资本主体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3. 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依托国道541石紫岚公路和平镇、安岚高速,规划建设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涉及石泉、汉阴、紫阳、岚皋、平利、镇坪20多个镇40多万人口。我县的曾溪、城关、池河、后柳、喜河、熨斗6个镇已纳入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范畴。

4.文旅融合“15551”工程:“1”:即一场综合性晚会,将“秦巴水乡•石泉十美”音诗画舞大戏在县剧院常态化演出,向游客免费开放,充分展示石泉地域文化特色;“5”:打造云雾山鬼谷子文化产业园、杨柳秦巴风情园、县城古街文化产业街区、后柳水乡文化产业基地、熨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区等五大文化产业园;“5”:开展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之冬、春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五大主题文化旅游活动;“5”:固化禹王宫汉调二黄、古街皮影戏、老县衙县官断案情景剧、杨柳秦巴风情园演艺、云雾山鬼谷子专场演出等五大专场演艺;“1”:即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开发项目,全方位打造石泉文化特色,做优做强“石泉十美”旅游文化品牌。

5.“多规合一”试点: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全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空间规划改革。

6. 产城融合: 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与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