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CD-bmxzfb--gzbg-2010-0102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0年02月2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0-02-25 17:31
内容概述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和一系列严峻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保增长、促增收、增活力、维稳定”的工作主线,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超额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了石泉率先突破发展进程。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44亿元,增长18.4%,增速创历史新高,居全市前列;完成财政总收入1.44亿元,增长30.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分别增长25%和22.6%。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及时制定了扩大投资保增长的十条措施,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施项目1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增长16.22%,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县域工业克服矿产业不景气、生丝价格大幅下滑等困难,坚持招商引资不松劲,优先发展工业的决心不动摇,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多措并举扶持规模企业,拿出148万元重奖招商功臣、鼓励全民招商,全年签约招商项目8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47个,到位资金15.8亿元;积极争取技改、贴息等项目资金230万元,为天新丝绸、宏安金属、江兴医化等5户企业担保贷款142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垫资2000万元实施工业园区征地400余亩,启动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67%,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
  农民增收基础夯实。坚持富民为先,以规划引领农民增收,建立了农民增收台帐、产业发展资料库、劳动力资源库,形成了户户制定增收计划、人人明确增收办法、家家都有增收目标的规划格局。以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扶持蚕桑产业,700万元发展生猪产业,养蚕量突破10万张,生猪饲养量达到46万头,蔬菜、烤烟、食用菌、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农村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特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取得实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村水泥路253.1公里、通乡油路35.8公里,通村水泥路里程达953公里,实现了98%的行政村通水泥路,人均乡村公路里程超过全市、全省水平;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推进,新修基本农田1.1万亩,治理流域面积123.1平方公里;实施安居减灾、迁移式扶贫等农民建房工程4000户。以创业就业助推农民增收,实施技能培训4290人、输出前培训10698人,为自主创业人员发放贷款1.87亿元,减免各项税费305万元,实现自主创业3193人,转移就业5.5万人,创劳务收入5.5亿元。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将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完成了东延片区、古堰工业园区等6个控制性详规及池河、后柳、熨斗、两河集镇总体规划。实施城镇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3.5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文化路改造、金桥路、滨江大道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北环路延伸段及连接线加快建设。东延片区骨架拉大,新堰片区招商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堡子片区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双创”工作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更趋精细,城乡结合部及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初显成效。杨柳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集镇建设开发迎来新机遇,池河镇列入省级重点开发镇,后柳和熨斗纳入全省“百镇”项目扶持范围。
  旅游三产活力增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招商引资、公司运作”的模式,先后引进陕西仟佰众、热点传媒、汉江明珠、秦巴山水等旅游开发企业,旅游产业内生动力增强,中坝峡谷顺利开园,子午银滩开工建设,后柳水乡、燕翔洞景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全年接待游客55.3万人次,综合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11%。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力拉动了全县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文化休闲等三产服务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3亿元,增长19.77%;城乡居民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53亿元、13.4亿元。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速度加快,落实家电、汽车下乡补贴253.6万元,第三产业提质增效,较上年增长16.5%。
  公共服务切实改善。完成民生八大工程23个子项目,总投资2.7亿元,县本级财政配套2442万元,占地方财政的53.4%,较上年净增500万元,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教育事业走在陕南地区前列,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了31所学校校建工程,全面启动寄宿生蛋奶工程,普及实验教学、“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创建相继通过省政府验收和评估,普高教育入学率和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县职教中心成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被授予“全国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建和改造9所乡镇卫生院、131个村卫生室,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4.2万人,四年来累计报销3584万元,受益面达9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面到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全面完成,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建乡镇文化站5个,信息共享服务点49个,实施体育健身工程项目9个。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顺利通过验收。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乡大病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城乡低保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扩面至1.4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81人。城镇低保扩面保障3007人,农村年收入785元以下的18603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216元,达到人均1656元。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投资2269万元新建廉租房解决673户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大信访格局进一步健全,“平安创建”深入推进,破获刑事案件129起、治安案件429起,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3.29%,居全市前列。应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得到增强。
  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整合行政资源、下放审批权限、实行代办机制等措施,建立起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有效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高效办理省市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7件,满意率达到98%。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勘界确权工作。大力倡导集约经营,有组织流转土地3.78万亩,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50余个。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支农资金和教育板块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推行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县级集中兑付,全县4.15万农户种粮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建房贷款贴息和蚕桑、畜牧、新农村奖补等11类资金实现一折通。县直机关公房产权实现集中管理,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整合、药品监督机构下放合并4项改革稳步推进。镇村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5000元,对17名特别优秀村干部落实了副科级经济待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石泉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高的一年。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农民增收、乡镇职能转变、农村合作医疗、基层组织建设、计生综合改革等20项工作取得重大创新,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创业就业、廉租住房、计划生育等23项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或省直部门表彰;工业经济、林业工作、社会治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17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或市级部门表彰;全省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现场会、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全省创建“三无”现场会、全市便民服务工作等会议在我县召开。我们不仅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而且为新一轮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明确,“率先突破发展、富裕石泉人民”,“四个集中、四个重点”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得益于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晰,坚持富民为先,统筹“三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推进;得益于工作措施的更加有力,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捆绑资金抓统筹、全局合力抓项目、齐心协力抓招商、全心全意谋民生的生动局面;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的心智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为石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县突破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任务、基本方位没有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全县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6.4%、61.2%、21.3%,城乡居民收入不高,边远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缺乏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大品牌带动,发展动力和活力仍然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支撑不强,三产层次不高,产业聚集和承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公共服务、就业解困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创新精神、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人民群众关心的很多民生热点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新一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各县区抢抓机遇、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我们在发展上保位置、争位置的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动摇发展的信念和步伐,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付出数倍于人的努力,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新一年的工作。
  二、2010年总体目标
  2010年是我县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加快突破发展步伐的关键一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十年规划,全省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城乡一体化、支持社会事业和保障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将大幅增加;十天高速石泉段竣工通车,火力发电厂等重大项目有望落地,工业园区、县城和重点镇的加快建设,旅游精品线路的形成,将有力地助推县域经济增长;经过全面系统的谋划,发展思路、规划和重点更加清晰,全民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推进工作的精力更加集中,突破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这些有利因素都将成为我们加快突破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突破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按照“抓增收、扩总量、促消费、调结构、重民生、维稳定”的工作方针,把增加城乡群众收入作为第一目标,把发展县域工业摆在优先位置,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社会稳定作为基本保障,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改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在确保全面完成上述目标、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同时,科学务实地编制“十二五”规划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着眼长远强后劲,把突破发展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在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和谋划“十二五”规划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和重点,强化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支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统筹发展与生态保护、产业与城乡建设、经济与社会进步,加快构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格局;要更加注重促进和谐,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全县人民在突破发展中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切实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要更加注重凝聚合力,充分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突破发展步伐
  我们正处在冲刺突破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突破发展步伐。
  确保投资强劲增长。以争取政策性项目和深化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投入比重,努力增加农业、民生和现代服务业投入,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0个以上,完成投资24亿元以上。确保完成农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旅游及现代服务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民生领域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以上。继续抢抓国家政策性投资增加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投向和产业转移动向,做足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上衔接争取力度,落实项目专款6亿元以上。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全民招商、环境亲商、招商奖励等激励措施,深度挖掘资源,精心准备项目,以招强商、招大商为重点,快落户、快建设、快投产为目标,围绕关中、陕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采取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同乡会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招商专业化,切实提升招商水平,务求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领域招商上取得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亿元以上。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切实为投资主体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尤其要从投资商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真正做到“一条龙、一站式、一口价”的服务,提高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力促工业提速增效。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发展新型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园区化的思路,以特色资源、新兴工业、循环经济为主线,进一步加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力度,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思路,加快古堰丝绸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池河新材料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年内完成古堰工业园区核心区域水、电、路、讯入园等基础工作,着力构建产业向集群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突出抓好火电厂、激素类药业基地、石墨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按照“加大扶持、培育骨干、扩张总量、提高效益”的要求,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及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落实宁静生产及环境监察系列制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保生产、保市场、保增长。抓好现有31户规模工业企业的巩固挖潜和提效扩能工作,鼓励企业产业升级、扩大产能和新上项目,促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嫁接,着力培育天新丝绸、鎏金蚕丝绸、秦峰建材、金峰矿业等龙头企业成为亿元产值工业企业。加大新上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云峰畜牧、焦炉冶炼、柳燕花炮等一批骨干企业开足马力、达产达效,建立后备梯队企业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新进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按照“县城突破发展、重点集镇加快发展、一般集镇完善功能、中心村设施配套、基层村资源整合”的思路,认真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启动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努力构建“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为总纲,县城总体规划为重点,控制性详规为基础,各类专业专项规划为纽带,覆盖全域、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城乡规划体系。完善县城片区详规,推进以商住小区和滨江广场为主体的红花片区,以行政中心、安置小区、机关办公大楼为重点的东延片区,以商品房开发为主的堡子片区,以改造配套为主的老城片区和以新型社区为主的杨柳新区建设,启动新堰片区和太阳岛开发,拉大城市骨架,扩张县城规模。抓好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城西快速干道、新堰片区路网、环太阳岛公路设计启动工作,基本完成向阳大街延伸段及北环路延伸段连接线、春潮广场、北辰公园三期后续工程,精心打造以县城老街、禹王宫、文化路、滨江大道为轴线的人文特色片区,完善配套功能,彰显县城特色。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休闲石泉目标,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深化双创工作,推进江南汽修城、西单市场和桃园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规模专业市场、停车场、城市公厕等设施,深入推进县城风貌整治、亮化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以推进池河、熨斗、后柳和两河等集镇建设为重点,加强集镇规划控制,推进集镇综合改造,加快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改善全县集镇面貌。在充分考虑村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公共绿化集中、村落组团集中的布局原则,搞好统一规划,进一步简化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集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农民增收规划,保持农民增收的强劲势头。将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做强一村一品,打造一县一业,按照“做大基地、富裕蚕农,做强龙头、延伸产业”的思路,集中培育一批养蚕收入倍增户、效益倍增村和乡镇,培育蚕桑大户1500户,新建蚕桑合作社30个,养蚕量达到11万张,实现蚕桑总产值5亿元;围绕百万头生猪基地县建设,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主攻10个万头村、100个千头场、1350个百头户的规模生产,力争全年生猪饲养量超过50万头;结合乡镇区域特色,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副食品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富硒食品、中高山区林特经济园等特色产业,着力建设中药材专业村、水产养殖专业村、烤烟专业村和茶叶等林产品专业村,打造富硒食品等特色品牌。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整合水土保持、农村交通、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及各类涉农项目,板块推进新农村和扶贫重点村,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土地复垦、通村公路、天保工程及农田水利项目,以20个扶贫重点村、8个特困村、10个市级示范村和61个新农村示范村为基础,突出抓好一批板块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将改进支农服务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加强对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的指导,推进土地、林产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集中;积极探索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增强农民筹资能力;大力推行惠农补贴“一折通”,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农机具购置补贴、主导产业奖补等各项农业补贴;深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务经济质量和层次,增加创业和劳务收入,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增收、投资性增收的有效途径,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
  加快发展旅游三产。全力融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格局,建设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按照“打造南区精品,进军云雾高端,培育乡村旅游,提升中心城镇”的要求,全面加强南区景区配套建设,力争年内燕翔洞景区创建成为4A级景区,启动中坝峡谷3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子午银滩开发进程,创造3A级景区申报条件,力争“五一”正式开园;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完善云雾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快景区道路改造,推进招商与开发,打造石泉旅游高端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完善乡村旅游规划,深挖乡土特色,在抓好旅游集镇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后柳永红、中坝黄村坝、熨斗先联等重点旅游村建设,推进后柳水乡船上渔家、蜀汉垂钓园、汉水缘度假村等项目开发建设,着力培育乡村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抓好中坝峡谷景区道路、合熨路及石红路拓宽改造,搞好旅游道路绿化养管、水上航道管理以及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打造旅游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十天高速通车后的旅游营销和应对工作,力争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县城星级宾馆建设和现有宾馆饭店、农家乐的升级改造,大力培育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农贸市场、超市、商业街发展步伐,促进旅游、休闲、娱乐、体育、保健消费。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时兑现家电、建材、汽车下乡补贴,加强对农资、食品卫生、文化等领域消费市场秩序和价格监管,让人民群众积极消费、放心消费和平安消费。力促第三产业增长2亿元以上、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工作创新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以工作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以工作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以工作创新加快突破发展步伐。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健全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便民服务、产业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五大体系。围绕增强筹资融资能力,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创新贷款担保机制,完善财信担保和城投公司、金融合作办运行机制,盘活国有资产,制定更为灵活的鼓励政策,调动县域内外民间和企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片区开发、工业园区、教育民生等领域投资积极性,拓展融资渠道。围绕民生关键领域,以促进城乡群众增收为重点,全力推进鼓励农民进城、村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就业、素质教育工程、公民健康工程等15项工作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总结新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工作新亮点和新模式,确保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切实改善人民生活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重点把免费职业教育、城乡大病救助、新增城镇就业、城乡低保提标、住房体系建设、社会保险扩面等实事办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创建教育强县为目标,加快推进第三中学、后柳中学、石泉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及25所校舍安全工程,深化留守儿童教育管护、贫困生资助、蛋奶工程和学校后勤制度改革,在巩固“双高普九”、“普实”成果的基础上,普及民办公助学前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启动免费职业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乡村药品集中配送、乡镇卫生院计生站整合工作,加快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母婴保健大楼、中医院综合设施配套项目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村、社区卫生室建设任务,启动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试点,提高城乡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抓好2个乡镇文化站和75个广电村村通工程建设,扩大农村广播和有线电视覆盖面,深挖石泉地域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创作,积极组织文体活动。抓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创建全省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体制新机制示范县,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县创建成果。重视侨务工作,推进“双拥”模范县创建,积极发展残疾人、慈善和老龄事业,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科协等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以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及五大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社会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生活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人均1206元的基础上增加10%,城市低保由月人均177元提高至193元,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由年人均1856元提高至2104元,逐步将农村低保覆盖到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农村群众,标准提高10%。逐步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城镇无社保老人生活保健费标准。增强住房保障能力,加快农村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和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6万平方米,改善农民住房3000户以上。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惠范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到120元,建立统筹城乡、统一标准的群众大病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好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免费治疗、免费婚检和孕前筛查、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以及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全力促进充分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创业就业激励政策,大力开拓劳务市场,搭建就业平台,新增城镇就业9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人,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现象。抓好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扩面工作,实施以进城农民工为重点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补贴,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准备工作。全力做好因灾致贫等弱势人群的救助工作。
  营造宜居适业环境。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生态村”和“生态乡镇”建设为载体,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耕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和天然林保护等各项措施。坚持依法治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援助,促进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村级(社区)经费运转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道路建设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健全县、乡、村三级矛盾排查网络,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三位一体”矛盾调处机制与信访“四级结案”制度,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县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及组成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更加注重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认真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下茬治懒、治散、治贪,下茬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切实纠正各级公务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教育和促使所有公务人员改进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希望鼓舞人心。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克难奋进,为加快石泉率先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