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坚定基石,家庭和谐,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是一项文明细胞工程,自新民风开展以来,该项工作在后柳镇持续深入,成为转变乡风民风、促会和谐、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
汪信翠——好儿媳传承好家风
每当有人在邓立芝面前提起儿媳汪信翠,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我也不知道是修了哪辈子福,能有这么好个儿媳妇……”
汪信翠,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骨干队员,丈夫张世坤常年在外务工,汪信翠在廖家湾社区根雕奇石创业园上班,帮丈夫一起赚钱养家。
自从汪信翠嫁到婆家后,与婆婆勤俭持家,从不愠色。她一直说:“从嫁进来我们就是一家人,所以还计较什么得失,也计较不来的,还不如勤勤快快的操持好这个家”。在家忙家务,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在单位认真工作,从不言弃;参加志愿者服务、下乡文艺演出从来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汪信翠一家原本住在后柳老街一间旧房子里,婚后通过夫妻共同努力,购买了新房子。本想着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搬入新居,但婆婆邓立芝怕拖累儿子儿媳,说什么都不肯同儿子儿媳同住。
身边的人也劝她,“既然婆婆为你两口子考虑,不住一起挺好的,你也省了不少事。”汪信翠听后却不同意,把叔叔伯伯们都喊到一起跟婆婆商量。“你年龄大了,一个人住,身体又不好,万一有什么三病两痛的,身边没个人怎么能行呢,你跟我们一起住,平常就我们两个在家还能做个伴。”
汪信翠又说,“妈,你要是觉得楼层高了不习惯,你想下楼的时候我陪你一起下楼,慢慢的就好了。”拗不过儿媳的再三恳求,邓立芝终于答应与汪信翠同住。老人年龄大了,消化不好,汪信翠特意将饮食弄的清淡。时间一长,儿子吃不习惯对她有意见,汪信翠耐心开导:“奶奶年龄大了,吃饭要紧着她的口味,小的时候奶奶带你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儿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也争着孝顺奶奶,有好吃东西都不忘先给奶奶吃。
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邻居都羡慕邓立芝找到了这么一个贤能又大气的儿媳。
陈信翠——脱贫攻坚背后的力量
居民陈信翠的儿子是一名驻村干部,常年坚守在工作一线,儿媳生孩子、坐月子都是她一手照料着。她常说“儿媳就是女儿,进了我家的门那就是一家人,不能见外”。
每逢夏季傍晚,门口便有过路歇凉的人,她就赶紧搬凳子、倒茶水,热情招待,从来没有与人拌嘴争吵过。与左邻右舍更是相处和睦,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主动的伸一把手,邻里关系十分的融洽。
陈信翠性格开朗,干活也很麻利,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她总是报喜不报忧,家里大小事从不让孩子操心。儿子儿媳工作忙,偶尔回来一次,她忙里忙外帮孩子们改善生活,周围的人都夸她身体养得好,年纪大了依然身强体健。
今年八月,陈信翠高血压突发,住进医院,家里人才知道她身体早已出现严重问题,只是强忍着不说。医生让通知子女来医院照顾,她却一直拦着,“今年脱贫攻坚工作忙,任务重,耽误不得,千万不能给他说这些,免得他有思想负担,我是小病,以后自己多注意就行了……”
陈信翠对待家庭全力以赴,无微不至;对待邻里热心帮忙,倾心尽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林亭会——自强不息好贤妻
在后柳镇提到金齐村徐兴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故事。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林亭会就是徐兴亮背后那个强大的支柱。
丈夫徐兴亮有语言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林亭会本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自从嫁到这个家里,林亭会就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赡养一双常年卧病在床老人,抚养三个上学的孩子。面对生活的重担,她依然是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在别人眼中的特殊家庭,日子依然过得井井有条。
因经济困难,2017年林亭会一家被评为贫困户,通过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的帮扶,他们燃起致富的希望,既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又主动发展特色产业,丈夫徐兴亮还在周边务临工。为了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家里大小事林亭会一手包揽,她自己也通过“1135”稳定增收工程申请到了“居家就业”公益岗位,负责清扫村组道路,获得每月10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为了养活一家,他们夫妻二人总是起早贪黑,经常忙得吃饭都顾不上,身体有残疾,干活不论是体力还是精力付出都要比正常人多好几倍,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她从不叫苦不叫累,是村民口中实在的“勤快人”。
林亭会的婆婆患有慢性病长期需要人照顾,公公行动不便,她悉心照料的同时还主动承担照顾起叔叔、婶婶的生活。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到林亭会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婶婶是聋哑人,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笔者——这个侄媳妇真不错!
上有老下有小,林亭会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就过去了。”
林亭会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她的孝行对三个孩子起到了很好地模范作用,儿女们常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
今年是新民风建设“三年成新风”之年,目前后柳镇已形成人人崇德向善、家家文明卫生、户户整洁美观的良好风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