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田间耕作,中午为工作队员做饭,晚上在安置点打扫卫生,从早到晚,总能看到梅少泽忙碌的身影。在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眼里,生活本就是一种劳动。
75岁的梅少泽家住后柳镇金齐村,与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她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历经岁月的洗礼她识大体、顾大局,通情达理、爱护晚辈、团结邻里,使得她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榜样、邻里公认的好婆婆。
操劳一生的梅少泽,本该像其他老人那样在家安享晚年,可现实总是残酷。儿子误入歧途入了狱、儿媳离家出走、孙子无人照看、家庭无稳定经济来源,这些一度使她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为了不让这个分崩离析的家庭再次受创,她坚强地挑起家里的重担。
2017年,踏着扶贫春风,梅少泽向驻村工作队提交了贫困户识别申请书,并顺利通过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县镇审核等程序被识别为贫困户。
脱贫路上,梅少泽没有等靠要,为增加收入,她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要求发展产业。在小额贴息贷款的帮助之下,她养起了鸡、猪,发展起了蔬菜种植,收入逐步提高;在移民搬迁政策帮扶之下,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金齐安置点购买住房一套,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旧房也顺利腾退并获得补助。搬得出如何才能稳得住?为解决她家稳定增收的问题,工作队将她聘为炊事员,通过苏陕扶贫协作劳务输出解决了她两个孙子的就业问题,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日常生活中,她非常注重邻里和睦,处处与人为善,村里谁家遇事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农忙时节,她主动搭手帮助邻居干农活、收庄稼。村民康连荣和王泽广先后因病去世,她自发的承担起厨房后勤事务为逝者家属排忧解难,赢得邻居们的交口称赞。小家带动大家,在工作队的熏陶下,梅少泽对新民风建设耳熟能详,她经常和左邻右舍沟通,当起志愿者宣传新民风知识。安置点的刘正朝夫妇均为聋哑残疾人,儿子长年在外务工无人照料,为此,她以身示范主动上门为其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晒衣服棉被,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用自己的热心、爱心使刘正朝夫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身处困境,梅少泽不以苦难为借口,用勤劳的双手书写朴实人生。埋头苦干,她不以年老而自弃,用乐观积极、自立自强的心态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忙完地里忙家里,忙完家里忙邻里,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她说:“人这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外部的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内心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