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聚焦石泉>正文详情

扶贫故事——懒汉的“蜕变”

时间:2019-09-04 11:22作者:沈沙沙源自:迎丰镇

不知不觉中,当初村民眼中的“懒汉”,现已成为勤快人。虽然这个转身不是华丽变身,但却已是明显的进步。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迎丰镇庙梁村一组贫困户毛得安。

说起毛得安,那可是村里的名人,懒出名的他现在变得勤快起来,成了大家嘴里乐道的“新闻”人物。“听说没,毛得安半夜2点多起来打着手电摘茄子啊,一个人摘了600多斤。”村民对这个懒汉刮目相看。

毛得安父母过世的早,6个兄弟早早便分了家,家境贫寒且排行最小的他为了能自立门户,便娶了患有精神残疾的妻子。很庆幸,妻子很快为这个家添了个男孩,但家庭的重担却全部担在了毛得安一个人的肩上。2017年,毛得安一家3口经过评议被评为低保户,享受救济帮扶。

日子越过越紧,妻子干不了活,孩子要照顾,时间长了,长贫难顾,毛得安也就愈发懒散了。只要妻子状态好,毛得安便出现在太平湾池河岸边,一个小板凳,一根鱼竿,一个鱼篓,一坐那就是一整天。干部找到他,一谈起找点事做,毛得安便吐槽着自己的困境,支起的鱼竿依旧立在岸边,打发着日子。

长久这样不是个办法,不能让他就这么懒下去。工作队决定天天入户,跟这个“犟拐拐”理理思路。结合户上实际情况,工作队决定让毛得安发展点适合的长效产业稳固脱贫。住在庙梁村一组公路旁的毛得安在太平湾有土地,交通运输也很方便,发展紫长茄子成本小很适合他。

工作队员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情况,讲政策、找门路,帮扶干部储成果如同老大哥一样帮助他发展,毛得安慢慢转变思路,开始答应并着手试试发展长效产业。

今年7月,庙梁村的紫长茄子进入采摘期,精心管护,科学种植,毛得安的紫长茄子长势喜人。家里劳动力少,为节约成本,他就让妻子在家照顾好儿子,自己凌晨2点就起床到茄子地里,打着手电筒采摘,卖完茄子再回家补个觉。种茄子虽然累,却是毛得安这一年来最舒心的时候,每天辛苦忙碌,却也是从来没有感觉过的踏实。截至8月底,毛得安出售了4300余斤茄子,纯利润有3500余元,后期还能再采摘1个半月。

“以前做啥都架不起势,发展产业也没有信心。”毛得安说道。由于没文化,不会技术,挣钱找不到门路,只能靠着政府给予的低保、残疾补助金养活一家,觉得生活没了希望,破罐子破摔,当起了“懒怂”。现如今,毛得安一改以前的懒散,谈起现在的生活别提多精神,“工作队没有放弃我,脱贫我有信心!在他们的带动和鼓励下,自己再不干活就真的说不过去了。按照产业规划我发展了茄子、魔芋、玉米、水稻,还按时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生活给了我希望和冲劲。”改变毛得安命运的是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他思想观念的是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

从“钓鱼高手”到种植能手,从远近闻名的懒汉到半夜起来摘茄子的“新闻人”,从“我不脱贫”到“我能脱贫”,毛得安被感动了,慢慢行动起来,越来越勤快了。谈及今后的生活,毛得安很直白,那就是要多赚点钱。当务之急就是做好茄子管护,再摘几茬茄子卖。如今他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勤劳肯干,就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