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一茬长出来,又能再收50斤绞股蓝。”头顶烈日、汗如雨下,虽然辛苦但何易万脸上仍露着微笑。
何易万是后柳镇牛石川村一组的村民,家中只有他与母亲两人,母亲刘运芳患有重度精神残疾,两人的生计全靠何易万务工维持,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屋漏偏逢连阴雨,2006年在外打拼的何易万突发意外,右手手腕粉碎性骨折被迫截肢。失去右手的何易万再也无法继续务工,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刚出意外那段时间我很少出门,生怕别人笑话、看不起我。”贫困和残疾让这个五尺高的汉子变得有些自卑,总是提不起“精气神”。
沐浴着政策的春风,2013年何易万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接踵而至的是镇村更有针对性的帮扶。驻村工作队先是在思想上鼓励他坚定信心,同时还帮助何易万及其母亲办理了残疾证明,申报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并在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帮助他落实了安全住房。“贫穷不是啥光荣的事,别人都在争取脱贫,我也不能拖后腿。”一系列政策的关照、帮包干部的常态化帮扶、鼓励让这个丧失信心的汉子坚强了起来,脱贫致富的渴望再次被点燃。
“重生”后的何易万逐渐变的开朗起来,发展的劲头越来越足。2018年10月何易万勇敢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当何易万信心十足的准备发展绞股蓝时,邻居们却纷纷泼来了“冷水”。“村里都还没人种过绞股蓝,你又是贫困户,别瞎折腾。”“你没有经验,就这么冒冒失失的发展肯定不会成功。”......邻居的质疑如同一把把匕首刺进何易万的心里。
“你们越是怀疑我,我就越要干成”,何易万在心里暗自较劲一番之后便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拉设备、租厂房、流转土地、引进种苗......何易万跑遍了牛石川村的所有地块,先后与8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30余亩。随后他又专程前往平利县绞股蓝培训中心学习绞股蓝栽种、加工技术,引进优质种苗。地块和种苗解决了,可厂房和电力问题却让何易万犯了难。得知何易万面临发展难题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主动介入,多方协调帮助何易万租赁了两间厂房,并帮助其接通了生产用电。2018年11月,何易万安心地将第一批绞股蓝种苗栽进地里。2019年5月凝聚着何易万心血和汗水的绞股蓝开始获得收益。期间,何易万常因查看绞股蓝长势被露水打湿全身,经常检修设备到深夜。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近3个月来何易万已生产近300斤绞股蓝茶,已全部按市场价销售。
“我大致算了一下,目前我的毛收入已达到3万多元。按照今年的产业奖补政策,下一步我还能拿到近8000元的奖补资金,全年毛收入差不多能达到6万元左右。”何易万继续向我们分享着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