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东西全,积分换,不要钱。”在熨斗镇,大家都知道村委会有个“不卖东西”的超市,超市物品采取标分制,贫困户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发展产业、孝敬父母、获得表彰、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等方式获得积分,换取“等额”物品。
积分兑换摒弃“等靠要”。从改变群众的思想,培养群众形成良好的习惯,改变村上落后面貌为出发点,多元化考评。参加培训、参与村级会议、注重环境卫生、发展产业等任何正面积极的活动都可以得到爱心超市的加分,综合表现越好积分越高,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努力建设美丽家园和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精气神,摈弃了‘等、靠、要’思想。
“正向激励”带动成效显著。采取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通过“有偿”领取物品的方式,激发了贫困群的干事想法和干事热情,让贫困群众物质充裕和精神丰沛相辅相成,真正将“爱心超市”建设成为“汇聚各界帮扶力量的中转站,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为探寻精神扶贫建立了有效载体。
“志智双扶”树立自强意识。扭转“等靠要”思想,通过获取积分,换取实物,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积极性,引导村民树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理念,激发每一位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信心,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脱贫成为共识,变向贫困户“输血”为引导贫困户“造血”,让“脱贫靠自身”观念根植贫困户内心。
爱心超市积分换出脱贫志,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扶贫与扶志、扶德有机结合,引领了社会新风尚,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文明乡风,为建设美丽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