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 石泉“鎏金铜蚕”丝路文化1国际高峰论坛即将举办之际,前期为大家介绍了这场盛会的举办地点——美丽的金蚕小镇。今天,小编继续带你走进婀娜多姿的万亩桑海,一睹她的容颜!
明星村位于池河集镇以西2公里处,面积11.6平方公里,由原大阳、明星、草庙3个村合并而成,辖26个村民小组,共1049户3579人,设党总支1个、党总支下设蚕桑和生猪产业支部和1个综合支部,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0元。明星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总支部是全省一类示范村党组织。
池河镇以“稳量、提质、增效”为核心,注重专业服务和技术保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蚕桑服务队,强化桑蚕科研、推广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60余名,为明星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增强桑蚕产业的发展后劲。
同时,明星村总结推广了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多批次养蚕和自动上簇四项省力节本技术,规范设置了物资供应、小蚕共育、技术服务、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五个部室,年举办蚕业技术培训班、现场会和示范交流会6批次,培养蚕桑专干、养蚕大户500余人次,促进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明星村按照“集约土地、聚集资金、集中劳力、生产合作、资本合作、分工分业”的思路,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实行入股、代烘、分红业务,做到风险共担,互惠互赢。
同时,为每户贫困户配套1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存入银行放大10倍资本金入股合作社集中使用,贫困户年增收达到3000余元。
在合作社的管理带动下,明星园区建设高效密植桑园3890亩,新建集约化养蚕点4处,小蚕共育点1个,标准化蚕室186间,培育蚕桑大户281户,年养蚕发种5200张,推广蚕桑机械375台,蚕桑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明星村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聚集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就地社区化”的发展思路,创新村域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振兴。
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蚕桑和生猪两个产业集聚区,推行“猪-沼-桑”“桑-园-鸡”发展模式,目前有万头猪场4个、千头猪场9个,发展百头养猪户280户,生猪饲养量达8.6万头,发展桑叶养鸡22万羽,生猪、蚕桑、养鸡三大产业年产值达1.9亿元。
同时,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社区1个,安置280户,完善社区功能配套,实现就地社区化,让群众就地享受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明星村抢抓机遇,结合池河镇“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正在打造“万亩桑海”观光园体验园,配套农业灌溉设施。
新建果桑园,培育采桑喂养体验农户,科学布局观景平台和旅游步道,同时正在统一风貌、统一格调、统一标准,启动民居改造工程,扶持农家乐,打造手工作坊和农家宾馆。
园区建成后,能够让游客参与小蚕共育、大蚕养殖、上簇作茧、蚕茧收烘全过程,并为游客提供果桑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农业观光体验项目,致力于蚕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打造“中国金蚕小镇”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