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书记,再有一个月又要收烤烟了,今年还是要请你去给我多指导一下。去年幸亏有你在,不然的话我要少挣好几万......”谈吐间,村民徐永山对戈易刚充满了感激。
说起戈易刚,时光要追溯到1994年。那一年,一个懵懂的青年找到汉阴沟村的老支书,表达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想法,恰逢村上人手紧缺,村文书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这样戈易刚成为了汉阴沟村的村文书。从村文书到村支部副书记,再到村委会主任,他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三年,在此期间因工作务实,戈易刚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高度肯定,顺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2015年,连续两次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考试落选后,44岁的他如愿以偿的从村主任职位考上了公务员。同年9月,戈易刚到后柳镇政府上岗,因“三农”工作经验丰富,他被分配至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主抓烤烟生产。与此同时,一场脱贫攻坚战悄然打响。
位于后柳集镇10公里开外的牛石川村,交通条件落后,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山村。总人口7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50余人,贫困人口接近全村总人口的一半,贫困面积非常大、脱贫任务异常艰巨。同时,因原“两委”班子涣散,该村先后被县、镇两级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点整治村,村级基础十分薄弱。
为尽快扭转牛石川村的现状,结合戈易刚自身优势,2016年初,在“体验”了3个月机关工作生活后,他再一次回到了村干部的行列当中,担任起牛石川村支部书记。同事拿此事和他开玩笑,而他总是一脸笑容的同大家说道:“没事,在哪里都是工作,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了二十多年村干部,我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农村工作对我来说更得心应手。”
为了全面掌握村情户情,戈易刚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开展“遍访”活动,他利用3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的各个角落,遍访了全村所有的农户,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听取群众诉求,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好了基础。
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扭转被动的工作局面,首先得解决“人”的问题。于是他紧抓“关键少数”,一方面以村组干部为重点,强化选人用人导向,把一些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推选出来,优化支部班子结构,全面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执行力。另一方面他以广大党员为抓手,通过定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讲党课、召开党员会议、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等党组织生活。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在他的带领之下,牛石川村的班子也越建越强。
他明白,要做好群众工作,光建强班子还不行,必须得为群众找到增收的“路子”。结合着自己农村工作多年以来的经验,结合本村区位优势,不久,村“两委”便确立了以烤烟发展为主导产业的核心思路,并带领群众种起了烤烟。
“万事开头难”,由于他到村任职时间不长,群众对他还不太熟悉,信任感不强,全村愿意发展烤烟的村民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泼冷水”,认为这是村上搞的“形象工程”。眼看就要到烤烟育苗的节令了,如果再不夯实发展面积的话,那全年的计划就将落空。为此,戈易刚果断转变了工作方式方法,他带领村干部到有发展条件的农户家里进行宣传动员,从风险防控、技术指导、销售保障等各个方面给群众讲政策。跑遍了全县各乡镇去协调烤烟炉,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帮助支持群众发展。2016年,在他与村“两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牛石川村动员了6户农户,共计发展烤烟140亩并取得了成功,户均实现增收4万余元,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尴尬局面。
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案例,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2017年开始,一些群众主动找到村“两委”要发展烤烟,尝到了“甜头”的烟农也进一步扩大了发展规模。截止2019年,全村已发展烤烟超过400亩,预计总产值将突破120万元。今年3月,村“两委”酝酿已久的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起来,全村所有烟农全部入社,烤烟生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群众的发展路子更加广阔,信心更加充足。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将产业发展面积扩大,想尽办法促进群众增收。”面对当前的发展成果,戈易刚仍不觉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