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物、拍风景、拍民生新闻……
在闲暇的时日
让我们通过镜头
展现石泉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一个仅有六名学生的
“袖珍学校”——大雁小学
整座大雁小学
就只剩下祝祖唐一个教师
在学校
他既是老师 又是保姆
▼▼▼▼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拍客镜头下的
“袖珍学校”的最后坚守者——祝祖唐
巍巍秦巴,山峦叠嶂,在这山水如画的美景中,坐落了一座美丽的小镇——喜河镇。在喜河镇西边3.5公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大雁村,这里山高壑深、出行不畅,贫困,成为了当地老百姓不得不面对的一块“心病”。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要想摆脱贫困,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成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大雁村村委会旁边,有一个仅有六名学生的“袖珍学校”——大雁小学,而整座大雁小学,就只剩下祝祖唐一个教师。在学校,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为了让学校里仅剩的六名学生上好课,他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还要悉心照料学生的生活起居,放学后还得批改作业和备课。对于祝祖唐来说,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成为他坚守在这个偏僻小山村的唯一理由。
1973年5月,祝祖唐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爷爷、叔叔、姑姑都是从事教育事业,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93年刚从石泉职业中学毕业的他,毅然选择扎根大山、回乡任教。
从教以来,祝祖唐都是选择偏远、条件相对都很差的学校任教,在现任的大雁小学,祝祖唐亲眼见证了它从一个完全小学缩减到教学点的变迁过程。随着生源的减少,教师也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老教师都想走、新教师不愿意来,像大雁小学这样偏远的学校,如果自己不坚持下去,全村的适学儿童就只能翻过大山,前往数公里远的集镇中心小学就读。
曾经,不少亲友也曾劝过祝祖唐,让他找找领导,把自己调回条件好的小学去,但祝祖唐想了想,都一一拒绝了。面对亲友的不解、面对家人的责备,祝祖唐选择咬牙挺住,因为留在大雁小学上学的,都是一些年纪很小、或者身体不便于到镇里读书的孩子,还有一些是留守儿童。如果自己一走,学校就会撤掉。为了给这些孩子的家人减轻经济负担,祝祖唐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继续留下。
身为校长和老师的祝祖唐,同时也充当了父亲和保姆的角色,每当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听到自己教过的山里孩子考上大学时,祝祖唐的心中就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就像一根顶梁柱,撑起了大雁村教育事业的那片天空。
从清晨到日暮,从黎明到黄昏,祝祖唐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者作为教师应有的那份职责与担当。六名学生,两个年级,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学到知识,祝祖唐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一间教室里为两个年级孩子轮流进行授课。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祝祖唐还要给孩子们上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知识。
班级里有一个年仅八岁孩子得了脑瘤,在治疗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上课,祝祖唐对他格外关照,雨天放学,更是亲自护送孩子回家,把他亲自交给家长,他才安心。
2016年,9月9日,在全省庆祝2016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祝祖唐被省总工会、省教育厅联合授予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因事迹特别突出感人,他还被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对于他来说,孩子们个个都能走出大山、学得一技之长,他的坚守,才是充满价值的。
为了那份割舍不下的牵挂,祝祖唐在乡村小学一呆就是26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村教育,把自己的心血洒向了乡村孩子,用他的话来说,会一直坚守到学校剩下最后一个人。
在秦巴山区,有很多像祝祖唐一样的老师,他们默默无闻,扎根在最底层,用自己的爱心和汗水,将一批批农村孩子培养成才,他们是乡村教师,他们用坚守,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之火,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让教师这个职业闪闪发亮。
《石泉拍客》等你参与!
我们将第一时间支付片酬!
你还有可能获得大额现金奖励哦!
一起来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