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如何强化引领、凝聚人心、合力攻坚,后柳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作为、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人大代表新作为。
后柳镇前锋村气候环境特殊,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方式单一,如何推动群众增收?一直存在争议。
2017年,省人大代表李金斗发现前锋村盛产香椿,加之香椿自身极强的分蘖能力和适应性,李金斗萌生了在前锋村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密植矮化香椿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与前锋村“两委”商议后,李金斗带头搞起了香椿种植,并在前锋村成立了“椿发芽”香椿合作社。村内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香椿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树苗与技术服务,采摘的香椿芽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回收。在李金斗的带领下,磨石、前锋两村已种植香椿400余亩,群众增收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今年,贫困户魏久凤将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2016年,依托着中坝大峡谷、后柳水乡等传统优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通过政府扶持、整合资源,县人大代表陈国盛在中坝村移民搬迁社区基础之上打造出了全新的中坝作坊小镇,累计创造出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72户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周边6个村群众依托作坊小镇实现增收。魏久凤便是其中一员。
“梅主任这两年母猪养的很好,带动了我们不少村民发展呢。”长兴村工作队长张喜贵正在向大家介绍镇人大代表梅可海带动群众致富的事迹。
按梅可海的介绍,1头母猪一年能产两次仔,每次能成活10只左右,每只猪仔的纯利润在500元上下,1头母猪一年就能创造近万元的纯收入。
在梅可海的带动与鼓舞下,贫困户张得康也养起来能繁母猪,并先后引进了2头能繁母猪。母猪如何喂养、何时配种,猪仔何时断奶、何时驱虫、如何消炎,梅可海将自己的“发财术”一一传授给张得康。
5月底,张得康的第一窝猪仔顺利出售,仅这一项就为他带来近7000余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