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是改变农村群众贫困面貌的中坚力量,石泉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带动效应,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驱动”。
“老党员沈景义是茶里村养蜂技术能手,帮扶指导1贫困户发展养蜂,蜜蜂由原来的3箱发展到13箱,年产蜂蜜100多斤,收入达6000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县科协驻中池镇茶里村“第一书记”在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乐滋滋地分享着该村在产业发展上的经验,这也是乡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剪影。去年县科协首次聘用23名“乡土人才”为产业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带动脱贫成效明显,今年又从全县5个深度贫困村中选聘8名“乡土人才”助力村级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乡土人才发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领跑”能力。
精心“育”才 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的技能
石泉县突出政治引领,全面推进“党建+乡土实用人才+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更新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资源库。按照思想有境界、投资有实力、经营有能力和致富能帮带、新风能引领、治理能出力的“三有三能”标准,从农村各类能人中择优遴选近1000名乡贤能人,通过技能培训、结对帮带、落实扶持政策、田间课堂等措施,培养一支“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技术、善管理、能致富”的村级发展带头人队伍,增强农村党支部“双带双促”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目前,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2期,培训人次达1800多人,200余名种植养殖农户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使乡土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提升了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曾溪镇大沟村现有中锋养殖40户,其中贫困户24户,培养中锋技术员13名,注册了“老鸦山”蜂蜜产品商标,全村发展中锋1125箱,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技术服务队”,县政协派驻曾溪镇大沟村“第一书记”自豪地说道。
科学“管”才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石泉县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制定了《石泉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乡土人才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对乡土人才选拔实行动态管理,受聘乡土人才每月在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天,实行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聘用,并给予乡土人才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技术服务补助资金,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互帮互助等措施,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做好“三员”,即脱贫领导员、发展技术员、产业指导员,发挥“三带”作用,即带头引领示范、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让乡土人才“活”起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建立健全培育、履职、激励的乡土人才成长链,让乡土人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既能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土专家”,又能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