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蚕是个细致活,也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来,‘小蚕公寓’指不定还是我们村的创新呢。”提起“小蚕公寓”黑沟河村支部书记张远洪一脸欣慰。
黑沟河村距后柳集镇4公里,村内桑园面积广阔,群众发展欲望高,蚕桑技术成熟,一直以来都是后柳镇的蚕桑量产区。
“发下来的蚕种还没有芝麻大,要想把它孵化成小蚕,可是要费点功夫哦。”“小蚕公寓”的主人阮班菊向我们介绍到。
为解决蚕种孵化难题,提高蚕种孵化的成功率,早在2005年,黑沟河村就探索实行了蚕种代孵模式,阮班菊成为了蚕种代孵的技术人员。随着蚕桑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原村委会的集体蚕室已无法满足蚕种孵化要求。随即,阮班菊将蚕种孵化的技术带回了自己家,并在自己家装修布置了规范化蚕室,开始了“自主经营”。
“撒种、升温、选桑......”一年又一年,阮班菊对这些孵化流程格外熟套。今年已是她代孵蚕种的第14个年头,她的蚕室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小蚕公寓”。
因蚕种孵化对环境要求苛刻、流程繁琐、技术复杂,加之“小蚕公寓”名声越传越响。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蚕农将蚕种送到阮班菊这里,由她代为孵化,待蚕种变为幼蚕后再由蚕农领回家自己喂养。这其中不乏本村、本镇的蚕桑大户与初兴蚕桑的贫困户。
“今年我已经给中坝、金齐、柏桥周边几个村的蚕农孵了50多张小蚕。小蚕都很健壮,不出特殊情况,基本每张蚕能收入1500元左右。”阮班菊自豪地说。
今年来,后柳镇紧盯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三有”目标实现,以能人促发展、以兴业促就业、以产业促增收,不断巩固传统产业,培育新增产业,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发展了蚕桑、茄子、魔芋、林果等产业,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第一批征订的蚕种已经发放到位,预计在6月初就能收获第一批蚕茧,群众将在2个月内实现短期增收。”该镇负责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