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天气升温。在地处秦巴山区的石泉县迎丰镇,随处可见农民们播种魔芋的忙碌景象,山间林下勾画出一幅“人勤春来早,迎丰春播忙”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石泉县迎丰镇拥有悠久的魔芋种植传统。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让这一片无污染的林下土地成为发展魔芋的最佳适生区。过去,农家住户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房前屋后种植,如今,迎丰镇将魔芋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规划,将农户脱贫的思想和产业发展的行动统一到规划上。
“这一筐筐消毒好的魔芋种我这几天就要栽到桑园去,现在扶贫政策好,种魔芋能赚钱。我今年新发展了6亩林下,和合作社签了订单,技术员经常上门来指导,产业搞得让我很放心!”迎丰镇庙梁村贫困户刘定安翻看着自家魔芋种,信心满满。
魔芋作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绿色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广阔,魔芋产业的潜力也因此正在逐步展现出来。药食两用,山地种植的特性,让迎丰镇将发展魔芋特色产业的本土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不仅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更加快贫困户脱贫进程,是贫困农户产业脱贫的一条增收好路子。
小魔芋大魔力,合作社带头先行了第一步。今年3月,迎丰双梁魔芋合作社为全镇有需求的魔芋种植户统一从云南远调第一批一级原种2万余斤,砍带、消毒、栽植、管护等技术及时跟进,政策上给予扶持,让农户种植魔芋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
在迎丰镇三湾村林下魔芋示范园区,新发展的150亩连片林下魔芋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栽种,通过“能人大户+园区+贫困户”的带动模式,让有劳动能力的21户贫困户都发展了魔芋这项长效产业。
“贫困户必须要有稳定的长效产业作为脱贫支撑,现在魔芋市场价格好又稳定,发展魔芋产业就要让他们学到魔芋种植技术,怎么才能高产,让他们意识到魔芋的经济价值,才能发展壮大促增收。”迎丰镇三湾村支部书记甘少红谈起魔芋产业,认定技术支撑和经济效益催生着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迎丰镇发展魔芋产业不仅有气候地理优势,现如今也有发展的底气。“魔力效应”结合“能人兴村”战略部署,配套建立了技术外包协议,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解决了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难题,并培养了本土12名魔芋种植技术“田秀才”,调动着农户发展积极性。在弓箭沟村,贫困户郑光华前后发展魔芋150余亩,从过去的贫困户,现在成为了迎丰有名的魔芋种植能人,在村支部和包联单位的带动帮扶下,当初的自家林下荒地现在已经成为发家致富的“基地”。
在魔芋产业经济链上,迎丰魔芋产业基本实现了全镇化种植,为了突出立体循环经济的增值效益,迎丰镇结合产业发展特点,衍生出“魔芋+槐树+蜂蜜”产业模式,魔芋芋种储藏室与标准化蚕室的用途互置,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魔力前景,让人叫好,魔芋成了农户致富宝贝,也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
四月间,在香炉沟村六组的魔芋示范园区,沿山路平整安置着一排排蜂箱,槐树开槐花养蜜蜂,林下种植魔芋促发展,依托这种可持续的立体农业,来扩大土地单位面积的出产率,提高林下综合效益,增加农户收入。在新庄村产业示范基地,根据托家沟地势,因地制宜,沿河沟两岸发展,南侧为魔芋园,北侧为蚕桑园,以桥梁和产业路联接,在北侧合作社建好的300平方蚕室冬天可以用来储存魔芋种,待开春3-4月,芋种消毒、晾晒、栽种完毕后,蚕室又赶上消毒结束,一举多得用来发展养蚕正和事宜。通过这种可持续的立体循环农业种植模式,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策。
人间四月天,产业发展忙。迎丰镇精准对接魔芋产业,将其作为“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来抓,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