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石泉旅游人气火爆,热度持续不减,夜间旅游亮点频出,这些充满吸引力的旅游元素,如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点缀着“夜石泉”,留住游客的脚步。很多来石泉的游客都说:“夜幕下,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石泉。”
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夜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能直接拉动住宿、娱乐等需求,“含金量”更高。夜间旅游项目的开拓,不仅可丰富旅游品种、增添城市魅力,更是生活品质的一种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夜经济的繁荣程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活力、魅力等,也充分反映着城市的时尚度。
有一首歌曲曾这样描述一种很有味道的旅行生活:“这里的空气很新鲜,这里的小吃很特别,这里的夜景很有感觉……在讨价还价的商店,在凌晨喧闹的三四点……”在很多旅游者眼中,爱上一座城市,不仅在于美丽的景点和地标式建筑,还在于一片隐藏于市井间的夜市。对于旅游者来说,灯火灿烂的旅游城市夜景,往往更令人回味和难忘。
大型原创歌舞为游客带来视听盛宴
大型原创实景歌舞《丝路之源·十美石泉》以“鬼谷故里·智慧之乡”“丝路之源·金蚕之乡”“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为核心元素,以具有石泉特色的音乐、歌舞,充分展现石泉的历史风韵、人文传承、风俗民情、山川风景,让游客在简约唯美的艺术欣赏中留下独特的艺术感受与旅游体验,记住秦巴风情,难忘石泉十美!
在夜色中享受视听盛宴,舞台的灯光绚烂迷人,随着剧情穿越千年,看鬼谷子纵横捭阖,观石泉先民兴桑养蚕,听汉江船夫的号子声,赏石泉十美的山水民歌,感悟先秦鬼谷子的智慧文化、领略石泉传承千年的蚕桑文化,酣畅淋漓。
这台演出在去年的首次演出便收获了超高人气与一致好评,在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来自湖北、西安、汉中、安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更是慕名而来观看这台演出,每天晚上的秦巴风情园热闹非凡!
县太爷巡游体验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夜晚七点,汉江石泉古城,华灯闪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被游客们紧紧围绕的是石泉县的“县令”。
每个周末与旅游节假日晚七点半,汉江石泉古城景区就会准时上演古装情景剧《县令出巡》。身着官服的“县令”在“衙役”的鸣锣开道下,走出“县衙”去古街“体察民情”,让广大游客穿越千年,在夜色中领略千年古城的秀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赏美景、观民俗的同时,还能在古街上品尝到烤鱼、石锅鱼等特色美食,体验不一样的民俗文化和味觉享受。
特色小吃撩拨你的味蕾
有人说爱上一坐城便是爱上这里的美食,石泉的地方饮食在秦楚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与东南西北各地不断交流,其饮食文化内容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石泉饮食在陕南乃至陕西独有的秉性与魅力。
夜间的汉江石泉古城与文化路的特色美食街区飘散的都是石锅鱼与烤鱼的香味,产自汉江的野生鲜鱼辅之以石泉本地特有的泡菜、与纯粮醋、辣椒等天然佐料,清淡、酸辣适中的温和口味,将楚人的温婉、蜀人的热情、秦人的内敛都悉数融入菜品,做成舌尖上温软熨帖又通透肺腑的美味佳肴。
火狮舞龙玩转非遗
夜色降临,喜庆的锣鼓声敲响,五彩斑斓的烟花闪耀,两只狮子时而翻滚、时而跃起,时而摇头、时而摆尾,这是石泉特色的舞火狮子,在千百年的传承历史中,石泉舞火狮子融入了石泉人民的勇气和智慧,它是石泉人民传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于2009年6月11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耍狮子分文耍、武耍两类:文耍表演时,引狮郎手执绣球,武士打扮,侧翻入场,以绣球逗引狮子,动作以模拟狮子生活习惯为主,如表演舐毛、搔痒、打滚、翻动、欢跳亲昵、护抚幼狮、与幼狮逗趣玩耍等动作,以表现狮子灵巧温顺性格。还有测字,吉祥如意,喜庆丰收等。
与火狮子相伴的还有舞龙,也叫玩龙灯,龙灯又分为绸龙和火龙两种,绸龙在白天玩,火龙则在晚上玩。伴着锣鼓的节奏,十几名汉子举竿来回奔走,两条火龙在空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场景十分壮观。
篝火晚会点燃人气
城市的拥挤与喧嚣,总是会让人莫名的焦躁,当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后柳水乡与中坝作坊小镇的人民便点起了篝火,火舞当空,趁着夜色,对酒当歌,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晃身体,快乐其实很简单!
石泉的夜色越来越美,一部分游客表示:透过石泉的夜景,可以领略石泉的另一种风情。相比于传统的自然风光,他们对于石泉这种在夜间展演的具民俗风情的活动更感兴趣。据了解,夜游古城、观看民俗演出等旅游项目,留住了大批外地游客在石过夜。游客晚上订一间房、吃一顿饭,再加上娱乐休闲,所带来的消费能力非常大,夜晚消费在拉动旅游消费中的作用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