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后柳镇黄村坝村五组,知道的人都会不自觉的想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一比喻。这个位于后柳镇最西边的村民小组海拔高、地势陡、位置偏远、农户居住分散。2015年之前该组一直没能修通水泥路,正常的手机通讯也得不到保证,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伴随着脱贫攻坚进程加快,2015年,通往黄村坝村五组的组级水泥路铺设成功,一改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场面。如果说水泥路的铺设打通了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那么解决群众更为迫切的通讯问题则是打通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米”。
如何解决最后“一米”的问题,成为了镇村最大的一个难题。
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2018年镇人大十九届三次全会上,代表熊明海向主席团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请求解决黄村坝五组的通讯问题。”该建议一提出,很快引起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
“黄村坝五组通讯这个建议提的非常好,既是群众所需,也是检验脱贫攻坚实效的具体体现。”随即该意见建议被纳入了镇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进行跟踪办理。
经过长达半年的协调努力,近日,黄村坝五组架起了新的通讯塔。新的通讯塔能够满足包含黄村坝五、六、七三个组在内的83户250多人的通讯需求,彻底解决了黄村坝群众通讯难问题。
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推行以来,后柳镇着眼群众“最恨、最急、最需、最盼、最烦”的五件事,不断夯实办理责任,规范办理流程,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为群众寻求帮助、化解纠纷、表达诉求开拓了一条全新便捷的渠道。
“如今走在田间地头都能和亲戚朋友聊微信、发视频,镇村干部与我们联系也更方便了。”熊明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