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崔道军是后柳镇黑沟河村里的一名共产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村里的养蚕大户。2016年的夏天,崔道军在务工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伤到了眼睛,他不能再外出务工,家中的顶梁柱瞬间倒下,让这一家四口生活举步维艰,直到黑沟河村驻村工作队的到来。
还记得帮扶干部第一次登门拜访,崔道军就满脸心酸地讲述自己的委屈,打工没人要,一些农活又做不了,虽然嘴上发泄,但眼里却依旧闪着憧憬未来的光,他并没有放弃改变困难生活的希望。驻村工作队了解他的情况后,根据他自身条件及当前形势,为他规划了以养蚕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养蚕在黑沟河村已经是成型的主导产业,蚕桑产业投入资金少、耗时短、见效快,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崔道军年轻的时候又有养蚕的经历,可以说养蚕是最适合崔道军发展的产业。于是崔道军便操起了老本行,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一直处于传统养蚕模式,养蚕空间小,蚕具仅限于簸箕,产茧量低,费力费时效益却一直提不起来。为此,崔道军翻阅各种资料,积极向养蚕大户求教,工作队也为他联系技术专家,给他寻找技术资料,引导夫妻俩科学种植,完善硬件设施。虽然每天从早到晚都忙着采桑喂蚕,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崔道军从最初的养殖几张蚕发展到后来的十几张,2018年只卖蚕茧就卖了25000元,家庭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今年,为了扩大养蚕规模,崔道军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订购了桑苗2400株,桑园面积扩大到20亩,计划养蚕突破18张。除此之外,他还根据工作队的规划,又养了5头育肥猪、1头能繁母猪,去年产仔猪8头,养鸡50余只,预计增收5000余元。他表示想再发展一些种植业,争取产业多元化发展。
家庭收入提高了,家中也有了一定的积蓄。2017年,在工作队的帮助和政策的支持下,崔道军一家四口搬出了年代久远的土木房,在城里买了房子,住房安全且交通便利,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看着崭新的房子,崔道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贫困户的帽子也终于摘了下来。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积极动员其他困难农户和他一起发展养蚕产业,分享自己亲身经历,传授养蚕经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的3户贫困户也养起了蚕,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打铁还需自身硬,致富还靠自身勤”,崔道军经常这样告诉身边的贫困农户。驻村工作队长王顺安说:“工作队协助改善了崔道军家生产生活所需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勤致富,他不仅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更是村里贫困群众的致富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