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在石泉县火地沟“飞地产业园”的大棚里,余涛和村民正在加工食用菌袋料,大家拉车的拉车,装袋的装袋,好不热闹。余涛说:“最近正是忙的时候,等把这个忙完了,就可以好好过年啦!”
2016年,余涛被组织从发改局派任到火地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凭着自己的信念与担当,短短三年时间让火地沟村大变样,自己也从一个城里小伙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书记。
初到火地沟村时,迎接他的除了村民的热情,还有火地沟村的萧条与荒凉。“基础设施很薄弱,下雨天路一踩就是一个坑。”余涛感慨道。为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他多次向局领导和上级交通部门汇报沟通,争取项目资金,修通产业路16.8公里,新建移民安置点1处;建立便民桥3座,饮水工程 4处;配套供水管网3400米;衬砌∪型渠2.5公里;河堤500米,累计完成投资达16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吃水难的问题。
基础设施好了,接下来就是产业问题,火地沟村地处秦岭山脉,适合发展经济林,余涛因地制宜,与村两委班子商议,鼓励村民种植烤烟、核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成立了由党员干部、返乡能人组成的“石泉县火地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泉县丰年生态农业产业园”,并建成了100亩黄花菜扶贫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园。
为了发展反季节食用菌为项目,他带领村两委及返乡能人产业大户一班人,创新思维在离村7公里的集镇社区流转200多亩土地,新建了火地沟“飞地产业园”,带动火地沟村贫困户乃至镇周边各村贫困户和集镇剩余劳动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和务工,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实行订单式收购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2018年,食用菌产业户户均增收达到2万元,务工人员户均增收3000元。黄花菜户均增收1000多元,合作社实现盈利4000余元。
“我就是通过加入火地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8年,种植了天麻1000平方,黄花菜1亩。合作社还给我提供技术培训和销路。年收入达到1万余元,一下子让我鼓起了腰包。”张胜旭的变化可以说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从一个吊儿郎当混日子的人变成一个踏实发展产业的人,连张胜旭自己都说是余涛改变了自己,给了他新的生活。
现在,余涛成为了火地沟村村民的一份子,与农民交朋友、同劳动、拉家常、宣传党的政策等已经成了余涛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尽管做了很多,但他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余涛说:“要想让村民实现真正的富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论这条路有多难走,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和火地沟村的村民齐头并进,让村民富起来,让火地沟村火起来。”
如今的火地沟村“三委”班子战斗力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产业迅速发展、环境整洁卫生,村民安居乐业,在村民笑谈间总能听到他们说:“火地沟村真的变了。”
谈到火地沟村下一步的打算,余涛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他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将村口和村委会附件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提升整体村容村貌吸引游客打造乡村游,再就是在产业上打算发展果业,发动村民种植蜂糖李,预计种植面积为200亩。另外在发展10亩地用来种植紫长茄,为村民多谋一条路子,多增加一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