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姜福根:小面馆承载大梦想

时间:2018-11-30 10:54作者:吴艺源自:后柳镇

“我们家的面劲道滑嫩,汤浓郁鲜美,保证吃了还想吃!”在石泉县迎宾路的一家重庆小面面馆里,面馆老板正满脸笑容地对前来吃面的客人说道。这个中等个子、其貌不扬,平时见人总是一脸笑,待人十分真诚友好的老板叫姜福根,由于面食做的味道好,所以店里生意很红火。

据他说,来店里吃面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营业额在150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4万多,年营业额达50万元。然而,这样一个年入十几万的姜老板,在一年前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说来话长,姜福根原是后柳镇前锋村一组人,一家三口,85岁高龄的老父亲和63岁的老母亲。父亲年老体衰,母亲有着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这个家中唯一的“壮劳力”身上。由于家庭负担重,加上村里姑娘少,已经35多岁的姜福根,一直没有娶到媳妇,自然也就成为村里“老小伙子”行列里的一员。慢慢地姜福根的性格也变得内向,沉默寡言,内心十分自卑和敏感。鉴于家庭情况,姜福根通过群众大会评议,被评定为贫困户,成为了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对象。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姜福根外出打工,但因读书少,又缺技术,只能找些肩挑背扛的重体力活挣点辛苦钱,除去必要的生活费用,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加上父母时常吃药就医,生活依旧窘迫不堪。

前锋村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与姜福根接触,打开他封闭的心门,鼓励他继续奋斗,帮助他找出路。经过多次的接触,了解到他有学习技术的想法,他梦想开一家小吃店,自己当老板。于是,工作队和他一起到后柳镇和石泉县城考察,几经考虑,决定到石泉县城里开店。可是做什么,怎样做出自己的特色是个大问题。包户干部张盛宝通过网络平台筛选出了投资小、不赊账的“重庆小面”加盟小吃项目。石泉县城开重庆小面的很少,市场空间很大,也符合本地口味,几番思考,说干就干,姜福根决定在石泉开一家做重庆小面的小吃店。

可创业谈何容易,更何况从没有做生意的经验,自己也没有技术。但是姜福根是个倔脾气,认定的事,他就要去闯一闯、拼一拼,他坚信,只要味道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生意好,就能赚到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万块的加盟费立马就给了这个踌躇满志、淳朴庄稼汉当头棒喝。天无绝人之路。驻村工作队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一下就为他解决的加盟费问题,并为他积极申请创业贷款。解决了资金,就是技术问题了。帮扶干部张盛宝带着姜福根一起前往重庆加盟地点,送他去学习做小面的技术。三个月后,姜福根学成归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信心满满的姜福根开始物色门店,经过多方对比和市场考察,最终选择了一条饮食街的门店。办好营业执照,做好了装修,2017年3月18日,姜福根的重庆小面开张了,这一天也成为了姜福根命运转折点,从此“姜老板”成了他新的称呼。

如今,这个小面馆因为服务热情、味美量足吸引了众多的食客,他也雇佣了两名服务员,真正当起了老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了事业,生活也有了起色的姜福根,当年就脱了贫,赚到钱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贷款还了。现在他也如愿娶到了媳妇,家里的老父亲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的姜福根,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虽然很累,但心里很甜,喜悦的笑容时时挂在脸上,逢人便说:“多亏扶贫干部的帮助,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