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聚焦石泉>正文详情

新民风孕育新气象

——池河镇“六进六治六立”助推乡风文明

时间:2018-11-22 12:02作者:任国路源自:池河镇

10月27日,对于池河镇五爱村王书贞来说,是一个高兴又欣慰的日子。“领完证就走,根本没注意,回来才发现四个车窗全开。”为了购置结婚用品,领完结婚证就急匆匆赶车去西安,“现在民风真的好了,停在路边整整两天,车里的东西一件没丢,要是几年前,估计车都不见了。”检查了一遍车里的东西,她打趣道。

近年来,该镇在深入总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三”工程和村(社区)“六个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务实长效的原则,在“育、治、带、导”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新民风建设“六进六治六立”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抓好突出问题“六治”、着力实现“六立”目标),有效促进了民风改善,提升了镇域文明水平,为“三宜”池河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进,提升价值追求

池河镇地处秦岭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山地经济边际效益低,劳务输出成为年轻人的不二之选。为了提高收入,他们背井离乡,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奋力拼搏。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逐渐增多,如何处理增加收入和照顾家庭的关系问题凸显,扭转重经济收入、轻伦理文化的社会现状迫在眉睫。

2017年以来,该镇掀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民风“诚孝俭勤和”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活动,有效扭转了道德滑坡的思想根源。“现在随处都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民风公益广告,随时提醒我们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不仅要充实自己的腰包,还要全家幸福、社会和谐,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集镇社区支部书记谭可兴说。

截止到目前,该镇共制作大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23块,新民风公益广告1200平方米,15个村(社区)实现了公益广告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镇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重经济收入、轻伦理文化的社会现象得已扭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一致向往。

六治,培树文明新风

“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每年高额礼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回忆起以前的人情往来,力建村陈向平一脸焦虑。为了帮助群众减负,抵制铺张浪费,今年4月,该镇全面修订了《村规民约》,严格限制了礼金数额,狠刹人情风。限制大操大办,严格落实红白喜事报备制度,自觉抵制铺张浪费。2018年该镇累计登记红白喜事56件,每件平均办席8桌,人情随礼户均9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摆酒席减少30%,人情分子下降了34%。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培树全社会文明新风是一场持久战,抓住关键少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可以事半功倍。11月17日,该镇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开展了今年以来最严的一次督查,发现问题直接移交纪委。“只有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才会淳,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池河镇党委书记胡先武说。

今年以来,为培树文明新风,该镇以新民风建设“六大活动”为抓手,全面开展整治“四风”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铺张浪费、整治失德失信失志、整治封建迷信、整治“黄赌毒邪霸诈闹”违法犯罪和整治城乡环境等“六治”活动。镇纪委先后开展专项巡查11次,办理“四风”和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各1起,累计开展道德评议45场,集体升学礼3场,文化活动12场,志愿活动50余次,文化市场大检查6次,有效整治了不良风气,民风持续向好。

六立,释放更大正能量

走进池河镇新兴村,提起叶冬梅,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去年我们修路有资金缺口,他给我们捐了1万元;谭家湾那个小女孩被狗咬了,她也捐2000元;今年端午节除了慰问26户贫困户,又给身患大病的李芳翠捐了1000元。”说起叶冬梅做的善事,支部书记陈文胜如数家珍,在池河像叶冬梅这样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他们抑或是诚实守信、抑或是自强不息。

11月17日,西苑社区久祥足浴店被一群老人围的水泄不通,“大家别着急,先坐着等一等,一个一个的来。”老板朱久祥一边给客人修脚一边忙着招呼着老人们排队。“政府帮我,让我有了自己的小店,我也要用我的方式回报社会,今天是重阳节,免费给老人们修脚,奉献一点敬老的爱心吧。”

近年来,该镇通过新民风“六进六治”,引导广大群众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诚孝勤俭和”文明新风、遵规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爱我家园• 保护环境”的行为自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群众身边的文明典范,各类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该镇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评选表扬“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先进典型59人,在典型的感召引领下,向善向美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文明新风的正能量正在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