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破解产业增收难题,是城关镇红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围绕这个短板弱项,红星村驻村工作队主动出击、及早谋划,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抢抓节令,进一步合理布局短、中、长期产业结构,充实贫困户的“钱袋子”,助力贫困户来年稳步增收扬帆再启航。
超前谋划、科学布局。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主动作为,在巩固传统种养业基础上,主抓特色产业,计划2019年重点发展紫长茄子100亩、订单辣椒90亩。为进一步建强长效产业增长引擎,在已建成的300余亩桑园基础上,谋划今冬再建园100亩,力促2019年养蚕增加到200张,年增收30余万元。同时,对改良的500余亩核桃进行病虫防治,力促明年挂果保产增收;对已成活的100亩香椿、60亩水果柿,进行培土、施肥、除虫,并依托石甲山合作社,注册富硒生态水果柿商标,为下一步推向市场做准备。
大力宣传、积极动员。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方案,积极召开产业动员大会,入组入户,广泛进行产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奖补杠杆,实施激励引导,进一步调动农户发展愿望,并将种植户种植类型、面积落实到村组农户、地块,对种植茬口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精心准备、务求实效。积极邀请农技人员,采用讲座传授、送技上门等形式,从种苗调运、规范种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控、科学采摘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各包户干部通过入户到地块实地勘验,查看农户是否预留好地块,是否选择土地深厚、肥沃疏松、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平地、梯地,狠抓紫长茄子和订单辣椒“落地”。同时,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派专人统筹主抓,并将包户干部与种植户一一对接,实现责任到户到人到地块全覆盖。此外,工作队要求包抓干部对种植户整地、施肥、起垄、规范移栽、田间管理、科学采摘等系列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管理,并将产业成效纳入驻村干部年底考核范围,实行奖励和惩责并举,确保产业落地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