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泉县深度贫困村——熨斗镇中河村上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一列列遍布在怪石嶙峋石头阵上的耀眼的光伏太阳能板,这是我县首批5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的场景之一。
今年四月初,石泉县按照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启动第一批光伏扶贫村级电站,涉及城关镇东风村、熨斗镇板长村等5个深度贫困村,经过对太阳能资源的认真分析和现场踏勘选址,规划建设4个村级光伏电站(3个村级电站,1个联村电站)。
攻难题,提效率。面对贫困村“人无三文银,地无三分平”、经济基础薄弱、山高路远、土地资源匮乏的现状,尤其是熨斗镇多是 “喀斯特” 地貌,难觅一块开阔地的选址难题,县发改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多次和设计人员商议,本着既不占用基本农田,又不毁坏林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在石头阵上布光伏,采取“凿孔植筋”的方法筑立光伏阵列,此举不但解决了建设用地难题,更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通过场地租赁,向群众支付每年每亩500元左右的租金,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真正体现了光伏发电的生态扶贫、清洁环保、长效产业的初衷。
转方式,促增收。光伏扶贫开启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光伏电站通过政府补贴、银行优惠、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项目建设,售电收入中一部分用于支付还本付息、运维成本和税费,净利润中的一部分作为贫困户可支配收入,让缺乏劳动力和无法通过自身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收入得到保障,确保了“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的目标,为实现精准扶贫、按期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抓质量,促脱贫。项目自7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者们克服交通不便、阴雨阻隔困难,截至目前,我县光伏电站建设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现有东风村、中河村电站即将完工并网发电,牛羊河联村电站完成80%的主体建设,麦坪村、刘家湾村也将陆续完工。县发改局紧绷建设工期弦,严抓建设质量不放松,确保建设工期不拖延,确保贫困户早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