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镇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依托“五大活动”为载体,开展志智双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主动“输血”和开源“造血”双管齐下,有力推动了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用心帮扶显真情
7月31日,池河镇柏安村的五保贫困户马本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当天下午,池河镇党委书记胡先武与工作队员,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包联户马本召的家中,为他送去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轮椅。胡先武等人俯下身将电动轮椅安装到位,帮助马本召换上新轮椅,并为他详细讲解了轮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马本召坐着新轮椅高兴地在院子里转着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想不到,这么大热天你们来看我,还给我带来了这么实用的礼物,真的是太感谢了!”
池河镇将每月20号定为全镇帮扶干部的“爱心帮扶日”,组织129名干部走访、帮扶群众5000余人次,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修建了水泥路39公里,搬迁群众2100户,改造房屋138户,建饮水工程10处,便民桥5座。经常与贫困户“补感情”、“拉家常”、“交朋友”,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1200余件,干部的热心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支持,增强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干部把贫困户当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切实做到了用心、用力、用情扶贫。
道德评议助脱贫
9月14日,池河镇合心村如期召开第三季度道德评议会议,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和村民代表们纷纷对正面典型冯小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并辛勤撑起一个家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褒扬,同时对反面典型张永期进行民主评议,针对他邻里关系不和睦还经常打骂妻子的恶劣行为,在村里影响较差的现象进行劝导性教育,并落实专人对他进行帮扶转化,张永期在大家语重心长的劝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当场表态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典型,合心村还为正面典型冯小英发放了实物奖励,一台智能电饭煲,更加激励了贫困户和广大村民干事争优的劲头,为新民风在农村的盛行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基础。
池河镇指导各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对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进行了扩充和调整,200余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进入“四会”组织。今年开展道德评议63次,评出正面典型58人,曝光负面典型32人,帮教转化“等靠要”、“缠访闹”24人, 83名群众主动拿回了贫困申请。
示范引领增动力
7月1日,在池河镇隆重召开的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来自五爱村的廖元银等12名贫困户被授予“扶贫扶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典型事迹激励所有的贫困户要学先进、当先进,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力争脱贫奔小康。7月6日,在县科协召开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乡土人才”座谈会上,合心村晏昌平被聘为“魔芋种植技术指导员”,使之发挥“农村能人大户”的积极性,以点带面,为更多的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增收致富。
去年以来,池河镇共评出脱贫标兵、致富能手160名、最美家庭230户,好媳妇132人、好婆婆95人、好丈夫115人,确定命名养蚕能人、香李状元、养猪专家290人。用先进典型的拼搏、勤劳精神教育贫困群众,从骨子里挖“病根”,激发贫困户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技能培训治穷根
“大家请注意看,这个蜂箱里面是通着风的,你放下去的网格一定得立着……”在池河镇新棉村技能培训现场,养蜂专家正用道具一边示范着动作,一边叮嘱着技巧,30余位村民集聚在这个临时教室里,听得十分认真。本次培训自7月23日起就已开班,为期一个月,培训对象主要是想发展产业但缺乏技术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内容涵盖养殖、种植、保洁等多种类别。
池河镇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项目,创新开办蚕桑提质、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特色技能培训班15期,累计开展贫困群众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举办贫困人口就业招聘会3场,打造社区工厂2个,解决就业岗位800余个,300多名乡村能人从贫困户中脱颖而出。
文化引领树新风
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开源造血”力度不大,为强化“志智双扶”措施,9月28日,池河镇新民风暨“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首站走进良田村。袁朝升、廖元银、刘胜友三位励志标兵分别结合自身实际,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面对家中变故,克难攻坚、不忘前行的脱贫致富故事,为全场300多名贫困户呈上了一道励志的“精神大餐”,起到了“宣讲一场、教育一片”的效果。
结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及文明村镇创建,池河镇制作扶贫扶志灯杆旗300副、宣传浮雕27块,墙绘“扶贫不是发福利、脱贫关键靠自己”“脱贫靠勤劳、不能等靠要”等标语100余条,开展扶志宣讲32场,编排扶贫扶志小品、快板、三句半20多个,举办“送文艺下乡”活动25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受教育,带动广大贫困户破陈规、除旧习、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