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都市的“闯一代” 今日贫困村的“创一代”

时间:2018-10-12 10:13作者:李珍源自:池河镇

自2016年回乡至今,石泉县池河镇柏安村村民陈林回乡创业已有整整两年了。借力镇村扶贫开发项目与政策,他抢抓发展机遇,率先成立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如今依托重点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能人兴村等战略优势,已步入股份制经济现代农业之路。

从矿老板到猪倌

在回乡前,陈林是走过十余个城市、干过各种工作的名副其实“闯一代”,19岁出门,打拼二十多年,从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奋斗到在新疆、甘肃拥有几处金矿、铁矿的矿主,身家过百万。2016年初,在形势低迷之际,陈林转移重心,回到池河老家当起了猪倌。

陈林的老家柏安村属于省级贫困村,村里经济落后、条件差,目前还有102户255人未脱贫。陈林的目标很明确:一是要带着老家的人一起做点事业,二是要让更多人吃到小时候的猪肉味。从选厂址到流转土地,再到定品种调运猪苗,陈林辗转半年时间,先后去往江苏、湖南、汉中等地实地考察品种。

2016年10月,陈林的“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最终定址于柏安村松树湾的高山上,建成的猪场占地1500平米,试养了100头经反复比较筛选出的江苏新淮黑猪苗。同时他把猪场周边的土地流转下来,自己修路、搞绿化,为将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园打基础。据陈林介绍,目前已投资近400万元。

从传统养殖到“宝誉式”模式

猪苗调回后,陈林化身为“猪保姆”,对圈里的100头黑猪开启了“五星级”的饲养模式。通过看专业书、请教专家、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陈林钻研出了一套独创的养殖方法。

在陈林的猪场,入圈必须雾化消毒,每个猪圈专门设计有运动场,运动场内装有淋浴设备,天气好的时候猪崽子们可以尽情撒欢奔跑。陈林说:“必须保证猪每天的运动量,这样肉质才更筋道。”猪圈内部,由等宽的格子间隔开,育肥猪和母猪分开饲养。在它们进食或者睡觉前,陈林会放上轻缓优美的音乐,保证它们吃得饱睡得香。除此之外,猪的吃食也是陈林按比自配的独一无二的秘方。谷糠、麸子、玉米、豆粕、鱼粉按比配制发酵,再混以将军菊、墨西哥玉米草、红薯藤等鲜草,均衡所需营养。因为食材天然、设施到位,陈林的猪场没有臭气逼人的味道,甚至有人评价“这是石泉最香的猪场”。

作为柏安村最大的养殖中心,它也承担着扶贫帮困的社会责任。在支部的引领下,柏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宝誉公司下挂牌,驻村工作队出资为每位贫困户配股200元,采用集体股份制经济形式,让贫困户变股东。贫困户可免费领回猪苗代养,合作社提供种猪、技术等支持,年底按效益分红。其他有意愿的村民也可以领养,领养大户还可享受资金与奖补支持。这是柏安村支部+企业+大户+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的又一解法。

从荒山林地到市级农业园区

去年以来,柏安村充分发挥宝誉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力量,流转了108亩土地、100亩林地,种植魔芋、猪食原料和有机水稻,养殖蛋鸡。下一步计划规模种植花椒,猪粪作为肥料,也可做沼气开发原料。在宝誉的蓝图里,这片山头以后将是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目前,柏安村市级农业园区项目正在按程序申报中。

陈林回乡投资做农业,得到了县镇村的大力扶持,除建厂补助、产业奖补、营商平台搭建外,还得到多项政策支持助推其发展。为让宝誉模式持续发力,带动更多人增收,该镇积极申报国家资产性收益项目,今年8月成功获批专项扶贫资金共100万元。这100万元项目资金量化到50户贫困户手中,每户配套2万元作为合作股本入股宝誉合作社。入股的贫困户除了获得养猪的正常收入之外,每户还能得到5%的分红和产业奖补等补贴。该项目成熟运行后,预计年产值约30万元,带动50户股民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抢抓发展机遇,借力政策优势,宝誉正走在新型扶贫产业之路上,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业,也是全村脱贫增收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