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后柳镇:聚力脱贫攻坚 尽责实干担当

——记脱贫攻坚一线“最美”村主任潘家美

时间:2018-08-30 17:03作者:张英源自:后柳镇

“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黑沟河村的潘主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古语,外可解决矛盾纠纷,内可把村级内页整理妥当”组长张义贵开心地说着。

在后柳镇黑沟河村有这么一位默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县人大代表潘家美,现为黑沟河村村主任,2017年被授予“县级巾帼脱贫先锋”荣誉称号;2018年4月村委会换届以高票当选,连选连任,是后柳镇14个村中唯一的女村主任,她用自己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血与决心谱写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片华彩乐章。

立足本职, 发挥带头引导作用

“我也是来自基层,所以我更能懂得群众的需求,群众之事无小事,以心换心,他们也就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了”这是潘主任常常说的话,为了更好地利用政策,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性文件,在各个山头都能看见她笔直挺拔的身影,不怕晒、不怕苦,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及各项惠民政策,扩大贫困群众对精准脱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让每一位贫困群众了解政策、明白政策。群众理解了政策,就能理解村干部的工作,自然就少了很多矛盾纠纷,全村未出现一起因精准识别引发的信访事件。同时认真学习掌握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政策,让群众知晓政策、得到政策扶持,协助28户贫困户申报产业奖补,解决4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协助 28户贫困户申请五保、低保补助,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尽心尽力。

联系群众,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身兼双职,不仅是一名村主任,更是一名基层县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最贴近、最紧密、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村主任的身份使得潘主任在工作中更方便的亲近民意,要想切实掌握民意,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情况,村里所有的家庭情况,潘主任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几口人,什么时候添了孩子,有什么生活困难,只要你问起来,她都能说的一清二楚,就像在讲述自家事一样。弄清村情、户情,了解贫困户想什么、盼什么、燃眉之急是什么之后,就把这些情况写成人大代表议案或意见建议,把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及时汇报,争取上级的帮助和支持。2017年以来共提出建议意见4条,向镇党委、镇人代反馈问题2件,协助硬化道路3.5公里,解决全村人民群众便捷出行问题;在县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固黑沟河村堤防路的建议》,为黑沟河村争取了护堤工程1000米的项目,协助建设人饮工程5处,提高饮水质量,为提升全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尽职尽责。

倾心帮扶,潜心脱贫作出贡献

除开双重身份,潘主任还有更重要的一层身份——驻村工作队员,她包联了10户贫困户,为了这些贫困户能实现真正的脱贫,实现扶贫扶志双结合,经常研判至深夜,她逐户找准致贫“症结”,帮助理清发展的路子,谋划致富的点子,唤醒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明确脱贫时间、落实帮扶措施、治好贫困“病”。

治好这10户的贫困“病”还远远不够,立足于全村产业发展是脱贫的关键,蚕桑产业是黑沟河村主导产业,桑园面积广,养蚕大户多,蚕桑产业是各项产业中基础最好的,所以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的时候将每年蚕种征订、新桑建园、桑园冬管确定为重点工作。为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潘主任不仅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蚕种征订动员,还通过打电话、入户等方式鼓励村民多养蚕。截至目前2018年黑沟河村共计征订220余张蚕种,贫困户征订110张。经过多次入户、积极鼓励,潘主任所包联的贫困户王启军2017年新建标准化蚕室100平方米,养蚕15张,养蚕收入达到2.8万,今年目前已经养蚕11张半,预定晚秋蚕3张半。王启军夫妇俩心里乐开了花并说道:“多亏潘主任的鼓励,蚕茧价钱好,让我们越干越有劲,年底还要预定桑苗,为来年增加养蚕量做好准备。”

目前全村发展茶叶100余亩、蚕桑发种220余张、建立蚕桑合作社1个,培育产业大户5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待到全村脱贫时,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潘主任满怀信心的说道。没有华丽的辞藻,多余的字眼,却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