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石泉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
关于2018年上半年贫困户产业奖补核查情况的通报
各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驻石各单位:
7月30日至8月3日,县脱指办会同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抽调70人组成11个县级核查组,对各镇申报的2018年上半年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进行了核查,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上半年各镇上报贫困户产业奖补3365户,本次抽查1502户,占总户数的44.9%,其中:抽查情况与申报奖补情况相符1411户,占比93.9%;不相符91户,占比6.1%。从抽查结果看,多数镇能够按照县脱指部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村自查和镇复核,申报奖补项目准确率较高,但也有少数镇未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开展自查复核,导致申报奖补项目不细不实不精准。核查准确率达100%的镇有:池河镇、云雾山镇、两河镇、迎丰镇;准确率达95%以上的镇有:城关镇、后柳镇、中池镇、饶峰镇;准确率低于95%的镇有:曾溪镇93.9%、熨斗镇83.6%、喜河镇72.8%。
二、共性问题
一是产业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如:饶峰、两河等镇部分贫困户种植的黄花菜、魔芋等产业未及时除草,导致地中杂草丛生、成活率低。二是技术服务指导不到位。农业产业技术力量不足,跟踪服务指导不认真、不到位,导致部分贫困户未掌握种植养殖业技术,产业无效益或效益低。三是魔芋“两病”防治须加强。开春以来,针对魔芋“两病”防控虽采取了必要措施,但由于入夏以来受高温多湿天气影响,导致各镇魔芋“两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三、个性问题
(一)熨斗镇:镇党委、镇政府未组织开展复核工作。刘家湾、板长、金星等村自查不实不准,导致申报产业奖补项目准确率仅有83.6%。如:刘家湾村孟天毕上报种植阳荷姜2亩,经核查只有0.3亩;吴圣金上报养殖商品猪3头、经核查只有2头;吴维成上报种植拐枣1亩,经核查面积零散,不够1亩;杨成清上报种植阳荷姜1亩,经核实只有0.14亩;曾荣保上报种植阳荷姜1亩,经核查只有0.6亩;杨东上报种植阳荷姜1亩,经核实只有0.6亩。此外,板长村抽查18户与申报情况相符12户,6户不相符;金星村抽查9户与申报情况相符6户,3户不相符,准确率均为66.7%。
(二)喜河镇奎星村:村级自查不细、不实、不认真,上半年申报奖补共39户,本次抽查21户,存在问题农户达16户,准确率为23.8%,影响了全镇的产业奖补项目准确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魔芋种植面积出入较大。抽查11户魔芋种植户,4户上报面积与实际相符,准确率为36%;剩余7户魔芋种植户均按照1亩面积上报奖补,但实际种植面积均在0.2-0.7亩之间,不符合产业奖补规模条件。二是新建“蚕室”用途不明。王谐学、孙绍元两户共上报新建蚕室135㎡,其中王谐学上报新建蚕室68㎡,但该户新建蚕室内无蚕台、对流窗等设施,上报的蚕室实际为农户生活住房;孙绍元上报新建蚕室67㎡,但该户今年未养蚕,蚕室实际为住房,以上两户新建蚕室不应纳入奖补范围。
四、下一步工作
(一)迅速进行复核整改。由熨斗镇负责,对本次县级核查未抽查户申报产业奖补项目再次进行复核,结果经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8月10日前报县农林科技局和扶贫局。由喜河镇负责,责令奎星村驻村工作队对2018年上半年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再次进行自查,然后按程序申报县级核查。同时,由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负责,抽调人员对熨斗镇和喜河镇奎星村复核申报产业奖补项目再次进行入户核查(含县级核查反馈问题),结果及时报县脱指部相关领导。
(二)尽快兑付奖补资金。由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负责,将池河镇、云雾山镇、两河镇、迎丰镇、城关镇、后柳镇、中池镇、饶峰镇、曾溪镇上报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花名册与县级核查验收结果进行比对完善,经农林科技局、扶贫局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在县政府网站、石泉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会同县财政局、扶贫局于8月15日前通过“一卡通”将奖补资金兑付到各贫困户。同时,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要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好贫困户产业台账。
(三)加强产业田间管理。县农林科技局要组织技术服务力量,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加强产业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帮助贫困户掌握产业实用技术,尤其要抓好魔芋“两病”防治工作。各镇要督促各驻村工作队定期组织贫困户抓好中耕锄草、病虫害防治以及秋收等工作,力促各项产业稳产增产。
(四)抓紧完善奖补办法。由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负责,根据各镇上半年产业发展奖补申报项目情况,及时完善新增产业奖补目录,明确奖补标准,按程序送审后以政府办文件印发。同时,尽快制定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奖补认定办法,按程序送审后印发实施。
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石泉县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
201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