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期
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自强标兵】
祁国刚:靠双手发家致富,用智慧共奔小康
沿着城关镇红星村村委会的大路行走不到10分钟,就能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房屋掩在林荫深处,在房屋正前方的墙壁上贴着一幅特殊的对联,祁国刚指着他的对联念道,“靠双手发家致富,用智慧共奔小康”,横批是“辞旧迎新”。这对联是祁国刚自己写的,这既是他的真情流露,也是他的人生信念。
像对联写的那样,本着不服输的韧劲儿,祁国刚靠自己的双手在2017年脱了贫,还被评为市上的“自强标兵”,成为当地村民学习的先进典型。
春季的红星村生机勃勃,田间地头都是村民劳作的身影,祁国刚骑着摩托车到地里去瞧瞧自己种的水果柿树苗,他拔掉树苗周围的杂草,摘下刚刚结下的果实种子,捋了捋枝条,欣慰地笑了笑。
“这个水果柿是一项长期发展产业,要三年以后才能见效,我刚摘下果实种子是为了让树苗更好地成长,前期不能保留太多的果实种子。”祁国刚说道。
每天清晨,祁国刚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牛栏、猪圈、鸡舍里看看他的宝贝,给它们喂饱后,自己再去地里忙活。“去年喂了7头牛,卖了5头,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儿子考上大学要用钱,多亏了这几头牛,下个月,我家一头母牛又要下崽了,这几天我得好好看着。”祁国刚兴冲冲地说道。
去年,祁国刚的小儿子被西安石油大学录取,家里在欢喜的同时又感到忧虑,女儿正在上大三,这下儿子也考上大学了,两个人的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驻村工作队知晓祁国刚家的情况后,帮他儿子向政府申请了一万元奖励金,又通过助学贷款贷了八千元,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国家政策这么好,我的两个孩子在政策的帮扶下,都顺利的进入大学,我要更好的发展产业,用我的双手尽早脱贫致富,不给国家增添负担。”祁国刚说道。
2017年,借助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驻村工作队为祁国刚申请了5万元的资金,用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他同家人一起喂了25头猪、养了200只鸡、养了4箱蜜蜂、种植了3亩辣椒、还养了3张蚕。同时,他还加入了本村的“石甲山种植养殖合作社”,任副理事长,他忙碌的奔波在田地、合作社、家里,这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虽累,但却快乐,一想到两个孩子都在大城市里上大学,他就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周围的邻居都称他为“大忙人”,一天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合作社,要么就在附近务工,从未见他在哪里闲逛过。去年年底,村干部为他算了一下收入,祁国刚一家人均年收入达4000余元,他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业发展也胜利在望,就主动申请了脱贫,他说:“我做的是农民的分内之事,没想到自己会被评为‘自强标兵’,这是一份荣誉。我又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要依托合作社发展产业,带领更多贫困户发展起来,共同致富。”
四月,是花开满园的季节,蜜蜂嗡嗡嗡的在祁国刚家房前屋后飞舞着,寻找花朵采蜜。祁国刚就像这忙碌的蜜蜂一样,跟着春天的脚步,向小康生活迈进……(胡红莉)
【乡镇动态】
后柳镇:吹响全域旅游建设的嘹亮号角
后柳镇立足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做足山水田园文章,做亮水乡旅游品牌,吹响了全域旅游建设的嘹亮号角。
明确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按照“一张名片、两大建设、三篇文章、四个转变、五大举措和六大提升”的发展思路,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后柳水乡整体打造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成为国内知名的康养休闲胜地。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水平,开辟“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旅游,推动水乡旅游向康养休闲观光复合型、地域文化特色内涵型、常态化旅游型和集约高端品质化转变。2017年省旅游局授予后柳镇“陕西省十大旅游名镇”称号。
大投资拉动大增长。通过招商引资共策划包装旅游项目15个,总投资18亿元,已落地项目10个。后柳古街已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建成了后柳根艺奇石创业园和柏桥农业生态园。今年将对文化中心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和扬帆酒店3个主体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内外装修美化,加快建设中坝作坊小镇二期工程、水乡渔村、云栖后柳等旅游项目;汉江明珠游艇会所、滨江休闲街等项目今年将陆续动工建设。一系列的大项目大投资,有效刺激了当地创业就业,2017年仅后柳水乡根艺奇石园和中坝作坊小镇2个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创业200余户,全镇新发展法人企业6家,增加直接就业岗位1000余个,强有力地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增长,2017年旅游经济达到全镇总产值的40%,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
提质增效丰富文旅内涵。对集镇道路进行了改造,保证了清明节小长假的正常通行,电线入地、雨污分流、绿化美化等后续将陆续进行,确保在今年“五一”节前全面完成;改造提升水乡码头,增加水上游乐设施,提高游客游玩体验的乐趣感;加快实现县城至各景区景点的公交通运,规范交通营运秩序,提升生态停车营地;实行公厕革命,新建并改造5处公厕,解决旅游高峰期入厕难问题;对景区内绿化亮化美化,让游客一路畅行,一步一景。深层次挖掘汉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做热龙舟竞渡、山歌对唱、婚庆巡演、篝火晚会、汉江垂钓、汉江鱼宴等活动,做亮“水乡之秋”文化节;深入挖掘民间皮影戏、花鼓子、火狮子、舞龙灯、唱民歌、后柳八景、王范堂故居等本土文化。目前,已建成中坝作坊小镇秦巴风俗民情大观园、后柳和中坝两个乡愁博物馆,让游客在水乡唤起乡愁,找回儿时记忆。据悉,今年仅清明小长假,后柳水乡游客就达6万余人,迎来年内首个旅游热。
盘活业态走集约发展路。将水乡各景点整体打包交由旅游企业经营,完善经营机制,做活景区业态;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走“小商品大产业”的路子。大力支持新上旅游产品加工企业10户,建成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户;规范全镇农家乐、宾馆标准,加强从业人员服务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加强与周边旅游镇的协同合作,成立旅游联盟,拓宽延伸旅游链条,让游客来水乡游古镇、逛峡谷、观作坊、尝美食、赏腊梅、喝庖汤……,实现旅游全域化、全天候。据统计,后柳镇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预计2018年旅客接待量将达增加20%。(后柳镇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