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溪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建设“生态曾溪,美丽家园”的发展思路,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生态保护,优化美化全镇环境。
加强网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三个四”环保机制,镇上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境整治督查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镇长及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环保所所长组成;各村成立了环境整治工作队,每个村落实了2-3名环境监督员(大村3名,小村2名);因人事变动,及时调整补充了镇环保所人员,镇环保所达到“六有”标准(有专〔兼〕职人员、有职能职责、有牌子、有办公室、有制度牌、有档案资料)。成立打捞公司1个,专门负责汉江库区水上漂浮物打捞工作。严格落实江河溪沟“河长制”管理,对全镇10条江、河、沟(溪)分别落实河长2名,沟(溪)长10名,段长14名,实行了“网格化”管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制作安装了大型环保宣传牌5个、宣传标语20幅,发放“三创”及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单2000余份。二是以正面教育为先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宣传栏、“曾溪之声”等宣传平台,对环保知识广泛宣传教育,引导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环卫观念,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环保责任落实。明确各村各单位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日常监管工作,各村环境监督员分片负责日常监督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打捞公司负责汉江库区水上漂浮物定期打捞工作。配备垃圾清运车和勾臂车各1辆,聘请了1名垃圾清运工,专门负责曾溪片区公路沿线、集镇及周边所有垃圾清运工作;聘请了2名环境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集镇周边的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工作,各村分别落实了5-10名保洁员负责本村环境日常保洁工作;与沿街住户和村集中安置点住户签订了门前“四自一包”责任书,全面禁止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的现象发生,并明确规定广大群众每天对自己的房前屋后进行清扫,确保生活区环境卫生整洁。
加大环保经费投入。投入28万元购买垃圾车1辆,添置垃圾箱4个、垃圾桶450个,全镇垃圾收集达到合理布局;投入3.5万元实施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编制了集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投资450万元的汉江水质保护项目已经市环保局立项,预计年内实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集镇至垃圾填埋场3.3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处理;投资近4万元在左溪片两个村建设了小型垃圾填埋池3个,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300余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全面竣工,目前正在进行调试试运行,预计年内可正式投入使用。
突出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重点对集镇周边、村活动场所、农村集中安置点、农村道路及汉江码头、辖区河、沟、溪流沿线进行全面清理,清理道路两旁杂草杂物、河流沟溪白色垃圾,整治污水直排;集中开展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柴火乱堆)和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同时,镇政府还为各办公室划分了清洁区,将周一、周五8:00-8:30定为机关干部清扫机关院内外环境卫生日,从而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二是汉江库区漂浮物打捞工作常态化开展。重点对汉江库区、码头水面漂浮物(白色垃圾、动物尸体、树木枯枝、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打捞,采取集中清运挖坑掩埋处理,尽最大努力使汉江水质不受污染,确保“一江清水送津京”。三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及整治力度。全年不间断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工作,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春播及秋收季节出动宣传车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巡回宣传,不断规范老百姓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全镇无一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故发生。四是积极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配合县交通局对我镇境内大沟、东峰两个砂场进行了规范整顿;配合县环境监察大队对阳安二线铁路建设工地产生的污水直排、扬尘污染进行了彻底整治,避免了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案件的发生。
大力实施“绿地工程”。以集镇绿化、美化、生态林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覆盖率。去冬今春以来,结合冬春造林绿化实施人工造林3750亩,其中退耕还林2550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1200亩,涉及全镇7个村包括杉树、拐枣、核桃等9个树种;配合县林技中心完成了左溪片及大沟、兴隆村飞播面积1.5万亩;组织镇村干部及群众,完成义务造林示范点建设115亩,其中核桃100亩、杉树15亩;投资近4万元对政府机关院内外绿化带进行了补栽补植和换苗,新增铁树、龙须等绿植花盆30个,镇政府门口人工种植麦冬草150平方米,绿化带及镇政府院内桂花树周围点缀草花5000余盆,栽植红叶石楠球、女贞球等景观树3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