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措施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时间:2017-01-03 12:35作者:江海新源自:石泉县农林科技局畜牧兽医中心

为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牧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着力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环境良好型畜牧业,促进石泉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畜禽污染防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干部联镇管理、属地负责”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原则,进一步压实养殖业主的主体责任,畜牧干部夯实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责任。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做好畜禽生产粪便污染无害化处理工作,定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检查,强化污染源全过程监管,确保企业把污染治理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畜禽污染防治宣传。通过在入户指导、技术培训、印发资料、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畜牧法》《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生态养殖法律法规,增强全县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在全县营造积极发展生态养殖的良好氛围。

三是合理化布局畜禽养殖。统筹考虑辖区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按照石泉县《关于印发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对位于限养区内己建的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严格控制养殖规模,配套治污设施设备,减少养殖污染;对位于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引导搬迁至适合养殖区;对新建养殖场必须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面规范养殖布局和养殖行为。

四是实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粪污处理利用率。坚持“收集、利用、减排”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有机肥加工等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和“畜-沼-果”、“畜-沼-菜”、林下养殖等种植、养殖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从源头预防和消减排放量,把粪污处理利用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肥田、丰产和富民,促进畜牧生态循环发展。

五是强化畜禽污染技术指导。畜牧中心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雨污分流、污水贮存、处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对散养密集区养殖(场)户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积极推广“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根据畜禽养殖规模建设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利用,“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切实做好畜禽粪肥还田的组织与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