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以“产业稳镇、生态建镇、旅游强镇”为主体发展思路的石泉县后柳镇,正全民动员、上下齐心,全力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家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三抓”搭起环境保护的“骨架”
抓主体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后柳镇迅速健全镇村两级环保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正副组长,构建强有力的环保组织管理协调体系。在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任务,明确环保主体责任。各村环保领导小组按属地管理原则,与自身辖区内的商铺、农家乐、单位以及住户在签订《门前四制一包责任书》的基础上,下发《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抓制度体系健全。根据《环保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要求,后柳镇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议事范畴,确定每月定期召开2次联席会议,将联席会议制度化,始终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始终做到把握主动、有力掌控。为加强公众监督力度,后柳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本镇实际需要,制定了《后柳镇环保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并及时将制度内容和举报方式向外公布,争取环境保护举报电话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后柳镇环保工作考核奖惩制度》,用好用活考核这把“戒尺”,进一步督促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抓日常巡查整改。后柳镇根据工作需要迅速抽调专人组成镇环境保护所,由分管副镇长任所长,并在各村配置一名专职环境监督员,组成一支人员充足、极具战斗力的监督队伍。按照《后柳镇环保工作督查督办实施方案》,每月定期对辖区各村进行巡查,每季度不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抽查,保证巡查无环保死角。对通过巡查和抽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置,限期整改,定时验收整改成果,确保日常环境保护工作有成效,不流于形式。
“四管”充实环境保护的“肌肉”
管水质清亮。后柳镇在落实河长制和段长制的同时,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水质清亮:一是抽调专人下硬茬对辖区内的汉江河道网箱养鱼进行拆除;二是改造后柳集镇污水管网,新建中坝和后柳两处污水集中处理厂,确保污水“零”排放;三是组建河道清理队,坚持每天对支流两岸生活垃圾、汉江漂浮物进行打捞、集中处理,保证汉江江面清洁。
管青山常绿。“青山既是金山又是银山”,后柳镇为守好这些“财山”,在保持“青山不改”上下足功夫: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公益林等退耕还林项目落实,督促各村护林员对现有树木做好管护工作;另一方面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有步骤有规划发展果园,建设一批观光果园,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同时,确保辖区内无水土流失。
管人居洁“静”。集镇风貌是一个镇对外的整体形象,后柳镇在集镇采取“见缝插绿”的同时,进一步健全集镇保洁队伍。在规定其定时清扫和提高清扫频率的基础上,从改善保洁硬件设施入手,购置新型垃圾车4辆,在各集中垃圾收集点安置新型垃圾箱,并新建垃圾压缩站一个,彻底了提升集镇保洁的能力。另外,对于集镇越来越突显的噪声污染,后柳镇采取禁放烟花和设置广场舞的活动时间及地点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噪声,积极为当地群众及外地游客营造一个既清洁又安静的居住环境。
管违禁运输。后柳镇加大对危化品运输查处力度,组织派出所在主要路段设立检查站,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无环保所定义违禁物通过辖区内道路运输到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