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sqxrmzfbgs-GK-2013-0270 | 发布日期: | 2013-08-01 10:27 |
来源 | 县委通讯组 | ||
内容概述 | 石泉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
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石泉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刊载于2012年4月25日陕西日报第三版)
美丽的山水风光、质朴的古街小巷、多彩的民俗文化,石泉以其独特的旅游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2012年光顾石泉的游客达212万人次,石泉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盘活山水资源 绿色循环发展
几年前,石泉还是一个交通不便、鲜为人知的山区贫困县。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却让这个偏远小县焕发出迷人魅力。县内拥有气势磅礴的云雾仙山、轻柔唯美的后柳水乡、国内保护最完好的梦幻溶洞等资源,形成了“山水洞峡滩城”六大旅游资源。
如何发挥这些优势,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石泉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必须坚持实施绿色循环发展,聚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石泉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条件,成功招引了大唐电力、陕西仟佰众等10余个投资主体,先后实施了总投资近10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相继建成了燕翔洞、中坝峡谷、后柳水乡、子午银滩等一批旅游景点,成功创建燕翔洞4A级景区1个,中坝峡谷3A级景区1个。
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到了全县GDP总量的23%。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160余户,旅游接待宾馆近百家,从事旅游业有5000多人,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500多元。
实施七大工程 推进转型升级
旅游火了,百姓乐了。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县上制定出台了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七大工程”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景区景点提升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旅游线路改造,注重城乡绿化美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自然风貌;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加快地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提升旅游文化魅力;宾馆餐饮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对外形象;宣传营销提升工程,着力提升“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旅游商品提升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开发打造地方酒、丝织品、鬼谷腊肉、富硒杂粮、山野菜、汉江奇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服务管理提升工程,推进旅游业向规范化经营、特色化服务方向发展。
坚持文旅结合 叫响文化品牌
石泉县在大投入打造景区景点的同时,充分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注重利用蚕桑文化、汉水文化、奇石文化、鬼谷子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给旅游塑形、铸魂、提神。重点围绕六大景区景点,着力打造“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文化品牌,努力在全国叫响石泉鬼谷子旅游文化品牌。
借助对旅游文化品牌不遗余力地提炼、打造、宣传和推介,石泉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凸显: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近5亿元;去年以来,因文旅融合效应明显,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8.48亿元。今年计划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旅游业也促进了石泉县域经济稳步健康发展。2012年,该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1.85亿元,财政总收入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