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3-10 08:28
来源 县政府办
内容概述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石泉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核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建设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树立以项目建设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和全局、全员、全社会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石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石泉县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石泉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核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建设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树立以项目建设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和全局、全员、全社会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石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创新机制抓谋划。深化项目前期攻坚工作组与各项目单位合作,精心抓好项目策划储备。结合“十四五”发展方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智库、咨询机构,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政策投资导向,开展项目论证、评估和决策,提高项目质量。梯次推进抓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重大产业布局、相关优惠政策和产业资金扶持,制定项目谋划指南,编制谋划清单,对联评联审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县重大项目储备库,按季度发布项目信息,实行动态调整、梯次推进、滚动实施,保持合理的项目储备规模。注重前期抓质量。围绕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推动单体项目谋划向打捆项目、产业群谋划转变,重点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高质量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型产业等谋划生成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转型升级项目。切实抓好规划项目、储备项目、策划项目的跟踪落实,积极协调办理项目核准备案、规划用地、环境评价等前期要件,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构建全民招商机制。推动形成“县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支持、招商机构牵头、乡镇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坚持领导干部亲自招商、亲自接洽、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外资、民资、国资、财资、融资“五资同引”,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对接,建立从招商洽谈到项目履约开工、建设经营“一条龙”服务机制,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和成功率。全力推进精准招商。积极推广“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模式,扎实推进线上招商、以商招商,加大以情招商、小分队招商和吸引返乡创业力度。紧盯富硒食品、蚕桑丝绸、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型能源、康养旅游、电子线束、现代农业等产业,引进市场需求旺、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强、吸纳就业广的市场主体,吸引更多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来石投资。建立联动招商机制。定期发布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建立招商信息共享机制,灵通招商项目、客户资源、政策措施等有效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果。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强化规划统筹、政策统筹、项目统筹和要素统筹,引导项目精准落地、错位发展,实现全县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加快推进建设实施。健全推进机制。实行县级领导挂帅主抓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机制,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包抓领导按照“三五三”工作法,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促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各项目责任单位按照“前期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思路,逐项目确定直接责任人和联系人,加大人财物投入,坚持工期倒排、时间倒计、责任倒逼,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投资计划全面完成。分类精准施策。以重点项目“比学赶超”活动为抓手,每季度开展项目观摩活动。对计划开工的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倒排工期,并联推进手续办理、土地征迁等前期工作;对在建的项目,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投资和建设进度;对竣工投产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招工用工、流动资金等问题,推动尽快释放产能,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强化调度管理。建立全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台账,按月统计监测项目形象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及时发布高质量项目建设动态情况。每月召开高质量项目建设调度会,通报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等情况,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保障高质量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统筹资源要素配置。聚焦园区集群发展。持续推进经开区古堰片区、经开区池河片区的路网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创新中心、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创新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和科技示范基地。依托自嗨餐饮料理包、菜字头等龙头企业,聚集形成富硒食品饮品、桑蚕丝绸、电子线束、智能制造、新型能源5个产业集群,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突出要素保障。做好用地保障,加快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和预留项目建设用地空间。改进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深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范环保准入,深入推动环评“放管服”改革,不再将环评审批作为审批、核准、备案的前置要求。拓宽投融资渠道。理顺投融资体制机制,完成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深化政银企担对接,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补充高质量项目资本金。支持保险资金、产业基金通过股权、债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制约。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常态化组织开展劳务对接活动,保障项目建设用工需求。按照发展领域、返乡投资意向等建立在外创业人士信息库,引导人才回归、项目回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推动高层次人才与高质量项目建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