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文化石泉>正文详情
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5-03 14:31
来源 石泉旅游
内容概述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帮你留住童年和少年。回得去的时候,老街穿着新的衣裳,用儿时的温度迎接你;回不去的时候,梦中总会温习一遍又一遍,如初的老街。

老街,如初

只要想到故乡,老街就毫不犹豫地在脑海中展开,带着温度,带着色彩,带着气味,带着触感。

老街永远有整个城市最热闹的老商店,最红火的小吃店,最新式的游戏机,还有最漫长最灿烂的夏天。它把周遭一切都牢牢牵动起来,集聚了整个城市沸腾的烟火,奔波的身影,和悠长的挂念。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帮你留住童年和少年。回得去的时候,老街穿着新的衣裳,用儿时的温度迎接你;回不去的时候,梦中总会温习一遍又一遍,如初的老街。

进入陕南安康石泉县城,浓郁的桂花香味迎面扑来,让人不由得精神一振。现在正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季节,浓郁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使得老街有种温馨浪漫的韵味。踏着月光,闻着花香,悠闲地走在百年老街上,用心感受它的风土人情和历史。

踩着青石板,拾级而上,两侧砖墙黑瓦,飞檐吊角。民居大都挂着小红灯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有些还贴着过年时的对联,风吹日晒久了,对联的边不知何时翘起来,在风中微微摇曳;有些门外种着花花草草,即使入秋,也是绿意盎然。

从城门洞到街面,就如穿越时空隧道,城门洞内大石头因经常有人坐,而变得光滑锃亮。铁锈红的城门静静地倚在一旁,如侍卫一般继续守护着老街的历史。年迈的老奶奶与我擦身而过,蹒跚的脚步声仿佛是从远古走来的。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年城墙为保护石泉百姓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在岁月流转中凝固成了建筑之美,我们至今还在享用。

那日的阳光将街面从中一分为二,一侧阴暗一侧明朗,两旁商铺的木雕门楣也在明暗中交相辉映,印证着老街的“跌宕起伏”。在历史上老街曾经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但随着石泉县城规模扩大和城市中心北移,满足不了现代人追求宽敞舒适、清洁卫生的生活要求,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来经过多年的修复,又重现明清时的建筑风貌,再展“雄姿”。

记得上大学时,同班的小李家是石泉的,他经常给我介绍家乡的汉江边有多温柔,秦巴山是如何的俊美,每次寒暑假都会带来具有石泉特色的鼓气馍,血豆腐,皮豇豆,让同学们品尝。

汉江的旖旎风光和老街的古色韵味,一城一江赋予石泉的灵性与自然。石泉老街位于石泉县城南部,历史上曾经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

石泉旧城西门城门上有"秀挹西江"四字,据说是嘉庆年间旧题。石泉自古就是陕南山区的一个交通驿站,水旱码头。北上长安、南下金州、西去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悠扬婉转的汉调二黄就如一滴滴甘露不断浸润着人们的心脾,尘封多年的商会也无法掩盖当年商贾云集的热闹场面。走在老街有种怀旧的感觉,老街虽是现代经营,可保持古代装饰,街道两边都是横插的洒幌,药幌,红漆大门,大红灯笼。现代餐饮部,古代的县衙警署,上世纪的新华书痁,税务局,就像当今流行的穿插剧一样让人恍惚游离现代的灯红酒绿或古代商贾云集繁华都市之中。游离于500年前,甚至更远些。

凝视着古朴庄重但仍屹立不倒的城门,他像一位卫士一样彻夜坚守,守护着石泉老街的百姓,保护着历史。

外出旅游首先是看景点,其次就是吃喝了,石泉老街有许多风味独特的小吃,像鼓气馍,血豆腐,皮豇豆等。

走出老街,人们还停留在时空的落差中,沉醉老街的韵味里。民居下纳凉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孩童、懒洋洋的小猫……老街犹如一副立体的画卷,悠然展开。阳光割裂出断续杂乱的剪影,是砖墙上爬满的地锦,是小楼上斜照的夕阳,是小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小零嘴,是饭馆里热气腾腾的火锅笼罩的融融笑颜,更是农家小屋里灯影朦胧、美人窈窕……一草一木、一颦一笑,皆深入心底。回味起来,没有烈阳带来的烦躁与不悦,只剩怀念眷恋,恰似草木对光阴的情有独钟。

石泉的老街到处充满烟火气息,充满着故事,它依然鲜活着、存在着。它沉淀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县城演绎出的历史,更是石泉乃至整个安康这一方山水养育出的一方文化一方观念。

小时候,每年的新开始,总在老街。

大概每个城市的老街都有一家理发店,每天转着蓝白红相间的圆筒迎接着来这里剪头发的人。说它是整个城市时尚的风向标,一点不为过。只有在这里,你能看到从未见过了时尚杂志,厚厚的铜版纸,全彩印刷,全市第一家引进烫发设备的理发店就是这家。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家里的三姑六姨,都会赶在年前来这里烫个新式的波浪卷,有时候还会把家里孩子一并带来,不由分说剪个可爱的西瓜头——“有钱没钱,理发过年”,老街的理发店让这样的祈愿变得更有意趣了些。

老街,多得是老店。它有从不歇业的修车摊,顺便还能修修鞋,有总是聚集着大爷们下象棋的茶铺,有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小商店,店门口几台游戏机几乎没得空闲。每到夏日,店里的冰柜就从最里面隆重地请到门边,小小的牛奶棒冰拿在手里,怕化掉,又不舍得太快吃完。      后来,老街还有了整个城市第一家肯德基,和第一家新华书店,可不管有没有这些,老街都分明是全城最繁华的所在,人们叫它“老街”,因它存在得久,绝不是因为破旧。

这是记忆中的老街,是曾经日复一日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停留,如此这般记忆叠加后才能拥有的专属温暖。有了这样细致到无以复加的记忆,老街就能永远在心里鲜活着,继续生长着,再也无惧岁月的侵害。

在儿时的记忆中,夏天的傍晚,就是老街的盛放时间。小吃店一家家纷次点亮橘灯,如同晶灿的花蕊,炉子一开,大火一起,整条街就有了扑鼻的香气。摊铺支在店门前,码得整齐的餐盘摆在上面,炸物丢在油锅中刺啦一声响,预告美味即将到临,明火快炉的颠勺声与红油赤酱的沸腾澎湃出重油重辣的快意,人流如织的喧闹与店家不时的吆喝声交织出畅快淋漓的夜晚。

不管是放学回家的,还是下班路上的,都要来老街一番扫荡。有的人目标明确,直奔自己惦记一天的美味,有的人不知道吃什么,来老街找找目标,总会被各式美食馋得食指大动。      老街的小吃店,最常用地道的食材,遵循传统的烹饪方式,所以最贴合家乡人的胃口。是偏酸还是嗜辣,是热爱软软糯糯还是喜欢汤汤水水,老街比你更懂得款待你的嘴。

但老街的美味之所以叫人离开后惦念,不仅仅因为这里美食贴合胃口,更因这里有贴心浓郁的人情味。

每条老街,总有一家开了很久的面店,招牌有些破旧,店面极不惹眼,但在附近的街坊邻居中口碑很好。老板娘为人亲切和气,做生意实在,一碗面价格不贵,可肉给的多,料放的足,从不敷衍。哪怕不是在这附近住的人,只要来过几次,就能认得你的脸,还会记得你常吃什么口味。从这附近长大的孩子,放学后总来这里吃面,不知道吃了多少碗,吃到嘴都刁了,往后出门在外,总再难遇见这样妥帖的味道。

这碗面的味道,就烙在游子的心里,成了记忆中的家乡味。而这样的家乡味,又何尝不是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呢?

在这里生长的人,围绕着一日三餐,围绕着口腹之欲,搭建起一种无法被定义的关联。所以我们长大之后,好怕老街改变。好怕找不到熟悉的味道,找不到熟悉的人,找不到曾经的感觉。

长大之后回老街,总觉得街变窄了些,房子小了些,路过的门洞也矮了许多。白天人来人往,热闹喧嚣,一眼望过去,几个新开的店面新潮,装饰也与外面的世界不差分毫。可这徒增的新潮,和以往的旧色一撞,就会让好久没有归乡的人难免感慨,老街还是变了。但或许只需要一个清晨。趁老街还没醒,趁炊烟还未升起,独自来老街走一遍,就能发现,那些悠悠岁月其实都藏在老街的一砖一瓦中,从未走远。

清晨的街上木门闭合,街灯微弱,只剩早年的建筑在清晨的熹微中默默静坐,那些斑驳的石砖十年前就这样斑驳了,那些褪色的木门十年前就已经是旧旧的颜色。而没有五色斑斓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打扰,这些建筑似乎跟记忆中没什么差别。

清晨总有小雨,淅淅沥沥从房檐滴落下来,汇在岁月侵袭出沟壑的石板路上,略带寒意的冷风一吹,瞬时像回到儿时,无数个上学的清晨。

这些旧旧的建筑,带着这座城最初的风格,默默在这里守着,仿若穿越时空的记录者。既能渗透到日常的烟火气中毫无格格不入之感,又能在这样一个无人的清晨气定神闲地袒露自己的姿态。几乎叫人怀疑之前那些“变了”的想法,是不是武断了些。

这样繁乱的思绪不会纷飞太久,就像老街的清晨不会一直这样安静。老街卖早点的摊铺总是早早就开始打点营生,没有人声,但听车轮轧过石板路的动静,一直到太阳露头,谁先备好了,一声吆喝,就彻底拉开一天的序幕。

这是老街迎来的新的一天,一如过往的每一天。在老街这里,时光有时候像停下了脚步,让深入其中的人毫无察觉,而只要你离开这里,时光又像按了加速键,稍不留神,就越来越远。

有句话说,离开故乡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故乡,找的又是什么?是一模一样的砖瓦,是一模一样的道路,还是一模一样的店家?或许只是记忆里永远也回不来的纯真烂漫、无忧放肆的情景吧,在这样的回忆里,永远有那条老街,比哪里都更温暖,比哪里都更悠然。

每逢周末,在陕南石泉县明清古街3A级景区里,成群结队的游客都会在县衙外观看“县太爷”出巡体察民情的时空穿越情景剧。剧中“县太爷”乘蓝呢大轿出巡,一言九鼎,“师爷”学识渊博,捕快簇拥、衙役开道的威风场面给明清古街增添了浓厚地历史文化氛围,看起来无比风光热闹。

剧中巡游的队伍敲锣、打鼓、吹唢呐,浩浩荡荡的穿行在商贾云集、古色古香的街道里,人群中不时还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不少现场游客也纷纷为“县太爷”幽默而不失稳重的表演拍照、喝彩、鼓掌。

“师爷”学识渊博,捕快簇拥、衙役开道的威风场面,给明清古街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看起来无比风光热闹!